摘要: 原標題:山東家長會宣誓父母好好學習上熱搜!教體局回應引爆更大爭議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不是某本育兒書的標語,而是山東龍口實驗小學
原標題:山東家長會宣誓“父母好好學習”上熱搜!教體局回應引爆更大爭議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不是某本育兒書的標語,而是山東龍口實驗小學家長會上的集體宣誓詞。8月28日,這段家長宣誓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了一場關于教育形式主義與家校責任的大討論。
有家長直接質疑:“這種宣誓真的能讓孩子成績變好嗎?還是只是走個過場?”也有人反駁:“教育本來就是家校共同努力,重視家長教育有什么錯?”
01 事件始末,家長宣誓活動引發爭議

事件起源于8月28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顯示龍口實驗小學家長會上,眾多家長整齊站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宣誓內容緊緊圍繞“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一核心主題。
這并非該校首次因家長宣誓引發關注。查詢發現,早在2023年8月23日,就有網友發布過類似視頻,當時家長宣誓內容與此次高度相似。這表明此類活動已成為該學校的常態化做法,而非偶然行為。
事件發酵后,有媒體致電涉事小學。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昨天學校確實召開了家長會,但我不清楚家長集體宣誓的事情。”這種模糊回應反而加劇了公眾質疑。
02 各方回應,教體局稱“正在處理中”
龍口市教體局工作人員對此事的回應引發了更大關注。官方明確表示:“開學家長宣誓系學校自主行為”,并透露“目前正在研究處理中”。
這一回應實際上拋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在教育管理中,學校自主權與教育主管部門監管責任之間應當如何平衡?
教體局“正在處理中”的表態,暗示這種宣誓活動可能并不符合官方指導原則,同時也留下了如何處理此類爭議事件的想象空間。
03 深度分析,教育形式主義的社會根源
龍口實驗小學的家長宣誓事件,實際上是中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現象的一個縮影。
這些形式主義活動往往源于行政壓力與創新焦慮的結合。學校管理者面臨著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壓力,需要通過各種創新活動來彰顯教育理念。
家長參與度成為衡量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而可視化、可傳播的活動(如集體宣誓)最容易體現工作成效。于是,各種缺乏實質內容的教育表演應運而生。
04 教育本質,家校共育何去何從
真正有效的家校共育不需要宣誓這種形式主義的儀式。它需要的是日常化的溝通機制和實質性的教育支持。
與其讓家長集體宣誓,不如提供具體的家庭教育指導:如何管理情緒與孩子溝通、如何識別孩子的學習困難、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學習環境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教育支持遠比口號更重要。
國內一些學校已經開始探索更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如建立家長教育資源中心、開展小型工作坊、提供個性化家庭教育咨詢等。這些做法雖然不那么“上鏡”,卻真正惠及家長和學生。
教育不需要表演,不需要舉起右拳的宣誓儀式。龍口教體局已經表示“正在處理中”,這不僅是對一次活動的處理,更是對教育形式主義的一次表態。
真正有效的家校共育,是安靜而持續的:它可能是老師與家長的一次真誠電話溝通,是一份針對孩子特點的學習建議,是一個理解孩子成長困惑的溫馨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