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虐貓事件頻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位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某微博用戶存在虐貓行為,該用戶在貓還存活的情況下,用剝皮、掏腸、火燒、電擊
大學生虐貓事件頻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位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某微博用戶存在虐貓行為,該用戶在貓還存活的情況下,用剝皮、掏腸、火燒、電擊等極其殘忍的方式將貓虐殺致死,兩個月內虐死80多只流浪貓,且將視頻發布在網上并販賣。經核實,該用戶為山東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2016級學生,4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發布處理公告,對涉事人范源慶予以退學。

近幾年,學生虐殺動物的新聞時有發生,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因為要考證“黑熊嗅覺是否靈敏”,先后用硫酸潑傷5只熊;2017年,有網友曬出高校學生虐貓視頻,畫面中小貓被繩子綁著后半身,從宿舍上鋪垂下,發出慘叫;2018年,湖北經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內,一只流浪貓遭到大一新生的射殺,身中四箭死亡……
頻發的大學生虐待動物事件折射出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先成人,后成才”,育人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教育課更多的只是走形式,甚至很多大學的心理輔導室也只是一個擺設,學生的心理問題一直得不到正確引導和關懷。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事前教育永遠比事后處罰更有效果,要想正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應該:
1、定期組織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輔導活動。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基本都處于半空白狀態,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也有很多學生知道自己問題卻不知道該如何自我調節,這都源于心理知識的匱乏。因此在教育中要注重心理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傳播,開展心理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際的效果。
2、擴展校園心理咨詢方式。很多學生不滿足于傳統的對話交流,追求更新穎多樣的方式。針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教育中要及時利用心理儀器、網絡、社交軟件、電話、團體輔導、個別輔導、能力訓練等多種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完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中心理健康教師配備人數急需擴充,對于專業心理健康教師要進行定期培訓和知識完善,提高心理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的專業水平,增強處理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
4、發揮班級群體作用,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班級內部心理建設的主導作用,以班會、集體活動、小組討論、一對一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大學生在同輩群體中獲取共情、互相交流、互相指導,形成在學習中教育,在教育中學習的良好氛圍。
“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我國自古就宣揚愛護動物的理念,希望今后高校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虐待動物的惡性事件不再重演。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