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近年來,“拍照搜題”成為很多學生的“做題利器”。只要拍一拍,作業答案就出來,而搜題軟件為了抓住用戶,盡可能吸引流量,“用戶體驗”可以說是越做越好,使得不少學生對其高度依賴。有家長無奈表示:“各種幫助解題的軟件,讓孩子遇到困難不是首先去獨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機尋求軟件幫助”“自從上了在線輔導班的課程,孩子的視力直線下降”“身邊同學同事都在報輔導班,只能隨波逐流,關系到孩子的成績,誰也不敢落后。”除此之外,還有統計表示“拍題神器”準確率不足60%,有時不僅沒有幫助學生學習,反而適得其反。
今年高考期間,甚至有考生將考卷拍照上傳某搜題軟件上,這說明,“拍照搜題”已不單單是助長學生懶惰的問題,風險甚至已經彌漫到了高考考場。為此,此次意見明確禁止線上培訓機構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可謂正當其時。

對于學生來說,線上培訓機構的“拍照搜題”功能越便利高效,越容易助長其惰性,將此當成“抄作業工具”。青少年正處于自身價值觀成長階段,自制力不足,對于網上簡單便捷的搜題軟件沒有抵抗,而“拍照搜題”又去迎合學生教育的短板:只在意標準答案,以省卻獨立思考的方式,扼殺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現如今,國家層面明文規定禁止,期待能令行禁止。當然學生的教育更應該多方合力。一是監管部門要應對線上培訓機構加強監管,讓其不能為所欲為、虛假宣傳,將各類搜題軟件納入監管范圍。二是搜題軟件相關企業要有擔當責任精神,實名化、限時段等技術手段改變學生一味只要結果的現象;三是學校在不允許學生在校內使用這類軟件時,也要引導學生不在校外使用,應向學生告知此類軟件的弊端,同時多多布置開放性、探究性作業;四是家長重視孩子學業進步的同時,還應關注和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邏輯思維、社交禮儀、健全人格、表達能力等多個方面,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效銜接與補充,不斷促進孩子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全面發展。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