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營養餐偷梁換柱是責任縮水缺失 本來,學生的營養餐是各級政府、教育機構為解決農村、農民工子女中小學生在校(住校)期間的就餐和營養問題而推出的惠
營養餐“偷梁換柱”是責任“縮水缺失”
本來,學生的營養餐是各級政府、教育機構為解決農村、農民工子女中小學生在校(住校)期間的就餐和營養問題而推出的惠民措施,這無疑省去了家長諸多事情,家長只要按時付錢,剩下的事情就由學校來做了。然而,在一些地方,說好了的“營養餐”,雖沒有鮑魚龍蝦的奢華,最起碼的均衡膳食應該做到位吧,營養均衡若做不到,那干凈衛生、貨真價實這個最底線、最根本的要求,總該做到吧。“營養餐”的食客,不是別人,更不是動物,是祖國的花朵,是自己家長“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見到此情此景,也難怪孩子家長忍無可忍,網友們都紛紛表示心疼可憐的孩子們,正值長身體的大好時候,卻被無德之人“迫害”身體。筆者認為,“營養餐”偷梁換柱,碰觸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直擊人們最敏感的神經末梢兒,絕不能敷衍了之,必須讓失職失范者受到應有的懲戒,才能為孩子們搭建健康快樂的生活平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爛菜”移花接木成“營養餐”,反映的是商家的低下的職業道德,以及學校等相關教育部門監管等嚴重缺位,折射出商家及學校責任意識低下的惡劣本元。筆者認為,對待此事件,有關部門必須勇于亮劍,大膽出擊,狠剎危害食品安全之風,讓食品的生產者增強食品安全意識,也讓學校等有關部門提起重視,學生問題無小事,家長把孩子交給了學校和老師,就是對學校百分之百的信任。學校應不負家長的重托,切實對孩子的衣食住行負責,讓家長安心,讓社會大眾放心。
食品安全不僅關系著市場經濟秩序的良性循環,更是影響著國民的身體素質。試問,“病夫”何談“富國”?尤其是,在“毒坑”中浸染著長大的孩子們,何談茁壯成長,更何談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因此,治理“營養餐”以次充好亂象,保障食品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大力整頓快餐行業,加大監管力度,溯本追源,標本兼治,從源頭上保障學生們的用餐安全。另一方面,學校等有關部門,引以為戒,提高警惕,加大監督力度,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好學生就餐安全這一環。同時,還要發揮家長等的監督和建議作用,成立家長協會,為孩子架起愛的“保護傘”。 袁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