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能用錯誤方式來懲罰孩子
摘要: 近日,筆者瀏覽網站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江蘇揚州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為不做作業,被媽媽遺棄街頭,民警發現后聯系家長,勸導其將孩子接回家,沒
近日,筆者瀏覽網站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江蘇揚州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為不做作業,被媽媽“遺棄”街頭,民警發現后聯系家長,勸導其將孩子接回家,沒想到這位媽媽堅決不肯,還表示“這是我的教育方法”。我相信,這位媽媽肯定是被孩子氣昏了頭,一時轉不過彎來,才會意氣用事。
據了解,這名二年級小女孩確實是一個淘氣的孩子, 考試沒考好還不寫作業,媽媽一氣之下故意將她丟在楊壽鎮廣場上以示懲罰,希望她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然而,作為家長,我們卻忽視了孩子的安全問題,我們是覺得這樣解氣了,嚇唬嚇唬她,但是,做事情要想到后果,孩子萬一丟失了怎么辦?確實,孩子犯錯就應該得到懲罰,但是也要講究一個方式方法。

有的家長會說,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還是不聽話,還能怎么辦,其實,一味的打罵來教育孩子,也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中國的父母幾乎都有體罰孩子的經歷,老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但是時代在進步,打罵孩子會造成孩子更加的叛逆,在孩子不聽話時,父母一定要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事情的經過,我相信,耐心跟孩子溝通,孩子一定會聽懂父母的苦心。而新聞中這個母親的做法,更是極端,將女兒單獨棄于大街之上,讓孩子處在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中,也不顧孩子的安全,就自己走了,集鎮大街可是公共場所,人員流動性大,治安情況也十分復雜,若孩子真的遭遇不測,家長后悔也來不及了。
對孩子一味地恐嚇,只會讓孩子產生膽怯、自卑的心理,甚至影響孩子今后的身心健康。女兒不做作業,家長首先應了解孩子不會做作業的具體原因,是不會還是不想寫,然后對癥下藥,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辦法,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郭玲)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