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陜西榆林一中學老師拍視頻怒斥學生不做作業,作業不寫,這就是4個人的杰出貢獻、自己的娃娃自己去管理。這位老師當著班級所有同學的面,對
近日,陜西榆林一中學老師拍視頻怒斥學生不做作業,“作業不寫,這就是4個人的杰出貢獻”、“自己的娃娃自己去管理”。這位老師當著班級所有同學的面,對4名學生進行了訓斥并拍攝視頻。隨后這則視頻在清澗很多群里流傳,不少家長認為老師此舉十分不妥:“她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很大陰影,極大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對孩子今后的學習造成影響”。
這個視頻在網上傳開后,引起了熱議,有的人認為是學生和其家長的問題,能被老師這樣“尊稱”應該不止一次兩次不寫作業,也應該找家長不止一次兩次,家長和孩子都不重視,日積月累最終使老師徹底爆發。有的人認為這種行為不妥,學生天賦不一樣,總有在學習上跟不上其他人的孩子,用這種具有侮辱性,標簽性的,區分性對待的教學手段不合適,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不過是借用教育的口號來滿足自己變態的心理罷了。

如今關于老師的教育尺度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判定對錯,“嚴師出高徒”,相信大部分人小時候的老師對自己都有過“嚴師”之舉,筆者小時候調皮,寫不完作業被打手、罰站也是常有之事。小學課文《不懂就要問》里私塾先生亮出戒尺足以讓整個課堂鴉雀無聲,學生對老師天然的“畏懼”也使其不得不重視學習。
但是到了現今社會,因為某些現象的存在,使得一部分老師成為了弱勢群體。不敢打學生不敢罵學生,罰站是暴力、罰抄是暴力、家長將孩子往學校一放就當老師是保姆負全責,出了事兒就往老師頭上推,更有負責的老師被家長、學生打傷、致死的案例。老師們頓然間慌了手腳,不打罵教育不了一個班那么多的學生,打罵又會背上“慘無人道”的罵名。最終育人者育不了人,受教者受不了教。
一邊,老師本著對孩子們未來負責的心態,恨鐵不成鋼,為了讓孩子們長記性,不得不施用一些“特殊手段”,批評學生雖不可能怎么好聽,但總比不學無術以后犯錯等待社會去教育他們強。另一邊,新時代的家長們把孩子們看得略顯金貴,外人不能打不能罵,能“以德服人”,為何要“訴諸武力”呢?歸根結底還是老師不行。
在我看來,老師適當的嚴厲也并非不可取,畢竟這也是流傳下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要有個度,過于暴力行為并不是教育的好途徑和出路,反而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像前些年一杭州男子“20年后攔路扇老師耳光”事件,足以讓教育者警醒。
作為家長,也應該轉變一下思想,未成年孩子正處于人格的塑造期,看得過于“金貴”倒不利于成長,既然交給了老師,也應該給予充分信任,過分干預反而限制了老師的手腳,俗話說“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校靠老師,在家就要靠家長了,難道說孩子完不成家庭作業只是孩子貪玩的原因么?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對于學生,不必多說了不聽話,尊重老師,努力學習,遵守校紀校規是分內之事,既然做不到,就要接受相應的管教,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討論來討論去,老師和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對孩子的愛,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兩方共同的培養和打造,需要共同重視,但不要把重擔和責任推給任何一方,做好溝通,配合施教,或許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張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