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來和朋友聊起時事話題,發現一則有趣的新聞:一個名叫岑怡諾的14歲女孩火了,網上廣泛流傳著她的一張簡歷,看到她的簡歷,網友都被驚到瞠目結舌
近來和朋友聊起時事話題,發現一則有趣的新聞:一個名叫岑怡諾的14歲女孩火了,網上廣泛流傳著她的一張簡歷,看到她的簡歷,網友都被驚到瞠目結舌。這個女孩號稱是全球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擁有驚世才華,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以及“15000字小說”。
然而細心的網友算了一下,一天24小時,總共1440分鐘,不吃不喝不睡的話,平均43秒一首詩。這是否是過度包裝呢?而當人們去證實此事時、當外界質疑岑某諾的創作能力時,其父親解釋說:“所謂創作,實際比的是打字速度”。此外,記者查證為岑某諾出書的“中國人民出版社”并不存在,岑某諾任“副主任”的“中國國際新聞網”也是個“山寨機構”。

其實,天才神童不是沒有,自古以來,就涌現了許多神童,比如曹植能七步成詩,比如王安石筆下的仲永“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天才,終究是少數的,就如魯迅先生曾說“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才能造就天才。我們不否認這世界存在天賦異稟的孩子,但倡導勤奮踏實比宣揚天才更有價值。
當下,很多家長熱衷于培養“神童”,違背正常發展規律的培養孩子,反映了家長價值觀的扭曲,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功利化和揠苗助長式的培養和教育孩子不應該教育常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真正的教育,不是走捷徑、投機取巧,而是遵循教育規律,對每一個孩子因材施教。
腳踏實地、勤奮自強是絕大多數人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天才離開了踏實勤奮也將一事無成。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通過不解的努力,才能取得進步和成就。父母不能急功近利地熱衷于把孩子培養成“神童”,走捷徑只能害了孩子,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才是正途。郭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