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賣油翁》編入教材時,為何要刪最后一句話?老教授:會教壞孩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小學課本當中,不少古學經典,也刪減過一些片段,比
原標題:《賣油翁》編入教材時,為何要刪最后一句話?老教授:會教壞孩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小學課本當中,不少古學經典,也刪減過一些片段,比如《口技》的原文是:“婦人 驚覺欠身,搖其夫語猥褻事,初不甚應, 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染,床又從中嘎 嘎,既而兒醒,大啼。”,不過課文直接成為了“婦人驚覺欠身 ,既而兒醒,大啼。”,在紅樓夢中《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也提到,馮淵“酷愛男風,不喜女色”,同樣也被刪除。
這自然是為了不讓孩子過早接接觸成人的世界,不過可能讓人感到好奇的是,《賣油翁》編入教材時,為何要去掉最后的一句話呢?
這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康肅公陳堯咨十分善于射箭,他每天因此自得不已,然有一名老頭,看見他精湛的箭法,卻只是微微點頭,陳堯咨十分生氣,詢問,難道是我的射箭技術不行嗎,賣油翁卻回答到:熟能生巧而已,隨后他親身說明了這個例子,用銅錢覆蓋在葫蘆口上,然后用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陳堯咨最終心服口服。
一段話,體現了一個熟能生巧的大道理,但是作者歐陽修在文章后面又加了一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意思是:“這和《莊子》故事庖丁解牛以及輪扁斫輪又有什么區別呢?”
一個老教授認為,之所以被刪掉,是因為害怕會教壞孩子。
庖丁解牛這一篇文章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同樣是通過一個殺牛屠夫精湛的技術,說明了經過反復實踐,做事才能得心應手的規律,那么輪扁斫輪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呢?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的齊桓公,正在堂上讀書,而輪扁是齊國高超的車匠,在堂下制作輪子,他聽到齊桓公的讀書聲后便走上前去詢問:“請問您讀的是什么書呀?”齊桓公回答:“圣人之言”。輪扁接著問:“圣人還在嗎?”“圣人已經死了。”“那么您讀的書,不過是圣人留下來的糟粕而已。”
齊桓公聽后不由得十分生氣,說道:“我讀書,你一個工匠有什么資格議論?今天你必須說出個理由來,否則我就將你處死”,輪扁聽后卻不慌不忙,和齊桓公講起了道理,他說:“我是從自己的經驗所得知的,我砍木材制作車輪,如果固定的榫頭寬緩,就會松動不牢固,如果是太緊,又會滯澀而難以進入,這是一種難以表達的技術,我始終難以將這種心得傳授給兒子,因此如今70了還在做輪子,將來估計也會帶著它一起入土了,至于古代圣賢應當也是如此,早就和他們不能言傳的東西一起死去,而您手上的讀物,自然也是糟粕而已!”
很多人看了輪扁的話,也許會表示不理解,書籍是最好的老師,輪扁的道理不過是詭辯而已,讀書怎么可能沒有用呢?實際上,莊子通過這篇文章,想要講述的無非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問,只不過真要孩子看見,恐怕很難理解到其中的深意,而是誤會表面“讀書無用”的道理,因此它也遺憾的和初中讀本失之交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