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教育故事:陪伴,是學生成長的見證者 ▲章柏淵一一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外國語學校初中科學老師,班主任,段長。曾獲溫州市初中科學骨干老師
原標題:教育故事:陪伴,是學生成長的見證者
▲章柏淵一一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外國語學校初中科學老師,班主任,段長。曾獲''溫州市初中科學骨干老師"等稱號。
在教育這片廣袤的田野里,每一位老師都是辛勤的耕耘者,用知識去播種希望,用愛心與陪伴澆灌孩子的成長。我是來自甌外的一位科學老師和班主任,也是其中一位耕耘者,來敘述著自己的教育故事。

初來甌外,迎接我的是充滿歡笑的35張陽光、稚嫩的臉……
我深知,名師的重要性體現在課堂,“盯師”的重要性在于課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所以只能“盯”著學生走好每一步。“盯”——是一種陪伴,陪伴著學生走過這幾年短暫而又重要的中學時光。
一、陪伴是習慣養成的見證者
剛進初中的小學生,各種習慣還是延續著小學生的特點:課間有的追逐打鬧,有的地上打滾,女生追著男生,各種糾紛的告狀……一些“很幼稚”的行為會讓班主任抓狂。所以走進教室,陪伴學生更好地融入中學的學習和生活,尤為重要。
當我一臉嚴肅的表情進入教室時,教室里瞬間進行了各種修復:躺地上的同學回到了位置;爭吵的學生拿起了書本,也許只是裝模作樣,但也是一種態度;教室外的學生陸陸續續進來了,教室氛圍瞬間安靜下來了。學生好像領悟到我的指令了:課間上完廁所就適當的休息一下,然后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或者完成上一節課的作業……我很欣賞課間能很好利用時間的同學,尤其是午飯后和晚飯后這段時間,是你們相互促進和相互學習的最佳時間段(這里包含了培養學生高效學習,時間管理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
在之后的時間里,每當下課鈴響起,我就走進教室,去發現他們美的一面。
二、陪伴是情感交流的通行證
每次獨立作業評價后,學生都會有一些情緒的波動。他們不知道怎么獨自面對挫折和壓力,也不知道老師的態度,所以很多學生忐忑不安。所以走進教室,是最好的陪伴。
有一次,我把楊同學叫到走廊里交談,關于最近的學習狀態和他的心理狀況。我看了一眼他,他還是有點緊張和局促。“最近學習累嗎,晚上幾點睡覺?”話音剛落,他眼鏡就紅了,眼淚忍不住的往下掉。作為老師不知道如何去解讀他的眼淚,可能是戳到孩子的內心了,可能是老師的表現和內心的期待的反差,也可能是對自己最近的表現不滿意……(我沒有去求證)他輕聲細語地回復我,我沒有過多地說教,只是叫他做好反思和總結,學會階段性反思,尤其是低齡階段的孩子如何緩解面對的壓力。我相信這一舉動,學生是信任老師的,而不是躲著老師和嚴防老師。為以后的溝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期中考試前的一個晚上,一個女孩子跑過來低聲地說,想要請假回家學習。我試探性地問一句:怎么了?她很激動的說,自己最近狀態不好,文科是自己的強項,下午的獨立作業評價,沒有發揮出理想的狀態,感覺自己文科退步了,理科學的很吃力,說著說著就掉眼淚了。我猜應該是最近理科教學進度過快,精力都放在理科上了,顧不到文科,所以文科基礎沒有鞏固好。“這個時候,你應該冷靜下來分析,請假回家平復一下情緒固然重要,當下更重要的是,應該找相關的老師尋求幫助,比如找一下語文老師,分析一下當前的困難,如何更好的尋找突破口,找理科老師,能不能讓老師放慢進度,給你們時間進行整理和內化之類的,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隨后又聊了一些家庭和生活瑣碎的事,轉移一下她的注意力,緩解焦慮的情緒。師生的信任感,是建立在長期互動的基礎上的,這樣學生才能更愿意的敞開心扉尋求老師的幫助。
三、陪伴是塑造三觀的引領者
林同學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子,平時學習認真,但是開朗的性格容易造成做事不專注,所以每次階段性評價也不夠穩定。偶然間,在辦公室里突然聽到數學老師說,小林同學的思維真好,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子。我聽到后,感覺時機到了,可以找她溝通一下。和往常一樣,伴隨著下課鈴響起,我走進教室,招呼小林同學出來,她勉強一笑,知道要談心了。
你知道你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嗎?(她搖搖頭)你知道你是班級里最聰明的幾個孩子之一嗎?(她淺淺的一笑)辦公室里每個老師都說你是很聰明的女孩子,數學老師說你思維好,英語老師夸你應用能力強,知識點教了就會用……我覺得你應該好好利用你的天賦,給自己定一個小小的目標,然后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小戴雖然提前招考上了,我覺得你完全可以超過曾經比你優秀的她。設想一下,她在二中,你卻在一中,是不是很有成就感。然后通過高中的拼搏,考到理想的大學,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就業方向,學業這條路幾乎完美。(她點了點頭)你最重要的事,要提高你的專注度,課堂上要更專注,這樣做事才能穩重,換而言之成績才能穩定……事實正如所預料的那樣,原先班級中后水平的她,經過那次談話后,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是班級前幾名,而且很穩。
從六年級到八年級,一次次的陪伴,換來一次次的驚喜,陪伴過程中:
能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能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
能樹立學生的信心,
能緩解學生的焦慮,
能拓寬學生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