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25%中國留學生悄悄退學!名校夢,正在成為噩夢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能夠奔赴美國以及歐美的名校留學,就是踏上了一條金光大道,未來一片坦途
原標題:25%中國留學生悄悄退學!名校夢,正在成為噩夢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能夠奔赴美國以及歐美的名校留學,就是踏上了一條金光大道,未來一片坦途。
可現實卻并非如此美好,一組數據猶如一記重錘,敲醒了沉醉在 “名校夢” 中的人們 —— 美國常春藤盟校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14所名牌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最終退學率竟然高達25%。

賓夕法尼亞州教育咨詢公司WholeRen統計表明,每年約有8000名在美中國學生被大學開除。
這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名校求學之旅,以黯然退學告終,曾經的夢想淪為了噩夢。
名校退學率高的嚇人
從美國全國學歷認證中心發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全美所有大學中僅約6成學生能在6年內讀完本科并畢業,而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本科退學率更是高達25%。
在2022 - 2023學年,哈佛大學勸退了51名本科生,還有149名被留校查看。
在被勸退的中國學生里,7成是本科生,過半數學生就讀于全美排名前 50的學校。如此高的退學率,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學赴美留學的現狀。這不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背后所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深入探究。
難以跨越的學業鴻溝
根據美國常春藤聯盟的數據,因學習成績不佳而被退學的中國留學生占比達46.3%。
《華爾街日報》曾指出,過去中國學生憑借優異成績和獎學金進入國外大學,而現在很多中國留學生來自富裕家庭,真實學習能力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并不突出。
美國的教育體系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課程難度大、學習節奏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知識運用能力要求極高。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內習慣了老師的 “填鴨式” 教學,到了美國后,面對大量的閱讀材料、小組討論、論文寫作以及復雜的實驗項目,顯得無所適從。
一些課程的教授口音重,課堂上語速快,對于英語并非母語的中國留學生而言,理解課程內容都困難重重,更別提跟上教學進度、取得優異成績了。
學術不誠信帶來嚴重后果
學術誠信是美國學術界的高壓線,而在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中,因學術不誠信而被要求退學的比例最高,達47.9%。
學術不誠信行為包括代考、作弊、抄襲、代寫、造假以及篡改成績等。國內部分學生對學術誠信的重視程度不足,到了美國后,不了解美國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 “零容忍” 的態度,仍心存僥幸。
一些學生在寫論文時,直接抄襲網絡資料或他人成果,以為不會被發現;還有學生在考試中作弊,試圖蒙混過關。一旦被學校發現,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懲罰,輕則課程成績無效,重則直接開除學籍。
從2021年開始,雖然中國學生的學術不誠信比例有所下降,但之前的不良記錄,已經讓很多美國名校對中國留學生產生了偏見,這對后來的留學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難以融入異國文化
中美文化差異巨大,這也是中國留學生面臨的一大挑戰。語言障礙是首要問題,很多學生在國內學的是 “啞巴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薄弱。
到了美國,聽不懂教授講課、無法與同學流暢交流,使得他們在課堂上參與度低,課后也難以融入當地社交圈子。
在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方面,美國崇尚個人主義,注重自我表達和獨立思考,而中國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謙遜內斂。
這種差異導致中國留學生在與美國師生相處時,容易產生誤解和沖突。一些中國學生不適應美國的社交方式,覺得美國人過于直接,而美國師生可能也認為中國學生過于含蓄、不夠積極主動。
長期處于這種文化沖突中,不少留學生產生了孤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學業,甚至選擇退學。
觸犯校規導致被退學
有2.6%的中國留學生因不了解學校規范而被退學。美國高校有著嚴格且細致的規章制度,涉及學術、生活、行為等各個方面。
從課程注冊、選課退課,到校園行為準則、宿舍管理規定等,每一項規定都需要學生認真遵守。一些留學生在出國前,沒有充分了解學校的相關規定,到了學校后,也沒有主動去學習和熟悉。
留學規劃需理性與全面
如此高的退學率,給眾多懷揣留學夢想的學生和家長敲響了警鐘。
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能僅僅因為向往美國名校的光環,就盲目做出決定。
在規劃留學時,學生和家長需要充分了解美國的教育體系、文化環境以及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要提前做好語言和學術能力的準備,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了解并尊重美國的學術規范和文化習俗。
家長也不能僅僅關注學校的排名,更要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和實際能力,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引導。
同時,留學中介機構也應該秉持專業和負責的態度,為學生提供真實、全面的信息,幫助學生做好留學規劃,而不是過度包裝、夸大其詞,誤導學生和家長。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讓留學成為一場噩夢,每一個留學生都能在異國他鄉學有所成,收獲知識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