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張雪峰停播了,孩子靠你自己了! 不雞血,不販焦慮,只說真話 1 張雪峰停播了,孩子就靠你自己了! 這句話像重錘敲在每個家長心上。從前總
原標題:張雪峰停播了,孩子靠你自己了!
不雞血,不販焦慮,只說真話
1
"張雪峰停播了,孩子就靠你自己了!"

這句話像重錘敲在每個家長心上。從前總盼著有個靠譜的人引路,從選幼兒園到規劃高考,總覺得有雙專業的手能托住教育的難題。可當那個熟悉的聲音突然消失,才后知后覺 —— 原來教育這場長跑,從來沒有誰能真正替你跑完,起跑線后的每一步,都得家長自己把穩方向。
教育規劃確實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哪些人?ZB、JJ、ZF、XX,自己想去吧,雖然是永遠只能幫一小部分人,但說的話永遠是在點撥大眾,能聽懂你就有可能逆天改命,聽不懂那就繼續做NM。
現在的家長太難了。手機一劃拉全是 "海淀媽媽" 的牛娃規劃,短視頻里張口閉口 "985 保底",焦慮像潮水一樣漫上來。張雪峰們的出現,剛好補上了家長們認知里的缺口。他用直白的話講透教育本質,點出家長常踩的坑:比如別光盯著分數忽視孩子心理,志愿填報要結合孩子性格,這些大實話戳中了無數家庭的盲區。可不少人偏把這些實話當 "割韭菜",覺得不過是博流量的套路,擺擺手不當回事。
2
有些低年級孩子就突然厭學,家長自己才驚覺對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 "作業寫完沒" 的層面。那些愿意坐下來學習的家長早就明白,學校教知識,家庭育人格,二者缺一不可。就像花盆里的小苗,陽光水分得搭配好了,才能直直地往上長。
你苦口婆心的給孩子在說學習重要,孩子聽嗎?指望孩子自覺是教育最大的危險,那反過來指望家長?雞娃不如激自己,家庭存夠幾百個w了嗎?普通人怎么辦?
3
2022 年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后,"家庭教育指導師" 成了正式職業,這可不是隨便貼的標簽,而是國家在告訴所有家長:教育孩子,得講科學、懂方法了。
什么是科學的方法?不是買一堆育兒書回家擺著,而是真正蹲下來聽孩子說話。家庭教育指導師就像個翻譯官,幫家長看懂孩子那些 "奇怪" 的行為:比如青春期摔門不是叛逆,而是激素水平在搗亂;比如寫作業磨磨蹭蹭,可能是注意力訓練沒跟上。他們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把家庭里的雞飛狗跳變成理解與溝通,給每個家庭定制專屬的教育方案。
但現實里,很多家長還抱著老觀念不放。覺得自己小時候挨罵挨打照樣長大,現在的孩子哪有那么脆弱?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戲碼還在上演,卻看不見孩子躲在被子里掉眼淚;一門心思報班刷題,現在也沒有多少班讓你報了,都雙減了,不用焦慮了,因為你的孩子從雙減那一刻就被減了!別覺得危言聳聽,我們不制造焦慮,但也要說實話。這些家長他們看不懂孩子的 "問題" 其實是成長的信號,反而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管 —— 卻沒想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早就該更新了。
張雪峰的退播,其實是個轉折點。與其說是失去了依賴,不如說是拿回了主動權。想想看,當你能看懂孩子的情緒,能和他聊青春期的小煩惱,能幫他規劃一條適合的路,這種成就感遠勝過聽別人的規劃。現在國家培養家庭教育指導師,正是給所有家長遞來的梯子,讓我們有機會站得更高,看得更準。
4
2025 年了,教育市場的數據很直觀:70 萬的人才缺口,說明無數家庭在盼著專業幫助。這不是噱頭,是無數個深夜為孩子發愁的家長的真實需求。與其糾結某個博主退不退播,不如問問自己:今天有沒有多花十分鐘聽孩子說話?有沒有試著用新方法解決作業拖拉的老問題?
教育從來不是跟風刷題,而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行。張雪峰退播了,可孩子的笑與淚、成與長,從來都攥在父母手里。那些愿意放下焦慮、主動學習的家長,終將在日復一日的陪伴里,找到屬于自己家庭的教育答案 —— 畢竟,這世上最靠譜的教育專家,永遠是愿意為孩子改變的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