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高考成績的公布,各地狀元陸續出爐,不少記者和媒體深挖狀元背后的故事,通過采訪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著驚人的
隨著中高考成績的公布,各地狀元陸續出爐,不少記者和媒體深挖狀元背后的故事,通過采訪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上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的武亦姝,雖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但父母為了增加女兒的知識儲備,在家中的各個角落擺滿各種類型的書本,隨手可以拿到喜歡的讀物,全家人閑來無事就聚在一起讀書討論,共同提高。與武亦姝同一時刻霸屏微博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他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性格培養,所有的習慣在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培養好。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不管是武亦姝還是楊晨煜,父母對他們的言傳身教都是至關重要的,不分貧窮富貴,不論教育程度。很多人拿著“寒門難出貴子”當借口,但其實孩子能否成為“貴子”,相對于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格局,即使父母在物質上不能給予孩子更多,但是至少可以努力為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在思想和觀念上助推孩子,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這是一個拼爹媽的時代,但拼的并不是父母的物質財富,而是父母的學識、能力、遠見等,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孩子性格的養成,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其次要時刻監督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雖然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只有小時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最后,做為父母還要注重引導,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能一味地批評懲罰,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通過引導,進而讓孩子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姜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