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一則教育圈新聞霸占了各大網站媒體頭條,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發布通報稱,成功破獲一起涉毒案件,共抓獲涉毒人員19人,其中16人為外籍
近日,一則教育圈新聞霸占了各大網站媒體頭條,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發布通報稱,成功破獲一起涉毒案件,共抓獲涉毒人員19人,其中16人為外籍人員,這16人中竟有7人為徐州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外籍從教人員,另9人為學生。
震驚之余,更多的還是擔憂,誰曾想家長費盡心思為孩子尋求來的高配“營養餐”竟是名不副實的“洋垃圾”,吃多了只能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自2017年,國家就已經聯合下發了《關于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的通知》,通知強調“從事外國語言教學人員屬于B類外國專業人才,在國內上崗,必須取得工作許可證,原則上應從事其母語教學,并取得大學學士及以上學位,具有2年以上語言教育工作經歷”。可見,外教用標志性的“金發碧眼”作為教育行業唯一的通行證是遠遠不夠的,“無證上崗糊弄事”、“異國避難尋逍遙”的做法便是錯上加錯,違背法律和良心。

為何外來的“和尚”如此“好念經”?究其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家長對外教存在盲目崇拜,單純認為不說漢語的便可說好英語,因此對外教的學歷資質以及教育經驗一概不聞不問,殊不知,個別“無證”外教的發音并不是廣播中聽到的“倫敦音”,更有甚者操著一口“家鄉話”就搖身一變成了“特聘”外教,把求知若渴的家長和孩子蒙在鼓里。其二,教育機構聘請外教時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無證“黑外教”與持證“白外教”混合雙打,蒙蔽學生和家長的同時也因聘請的是“黑外教”而壓縮了成本實現了利益最大化。結果是可以預期的,教學質量下降,生源流失,教育機構自食惡果。
其實,聘用外教的初衷是為了營造良好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們語言運用習慣,改變傳統應試型教育的枯燥乏味,激發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在教育實踐上也確實取得了積極成效。然而,對于一些想要“鉆空檔”的“黑外教”,國家及有關部門要嚴厲打擊,絕不讓一個“黑外教”壞了教育一鍋“好湯”,還教育一片凈土。(福亞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