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劃清界限 讓學生真正減負前行 近些年,中小學減負問題一直困擾著國人。尤其是近20年來,減負幾乎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自覺追求: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幾乎
劃清界限 讓學生真正減負前行
近些年,中小學減負問題一直困擾著國人。尤其是近20年來,減負幾乎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自覺追求”: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幾乎年年都要推出減負舉措,但是不少人覺得學生的負擔反而越來越重了。甚至有些家長公開反對教育部門出臺的減負措施。(新聞來源:澎湃新聞網)
“學生減負”話題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又總是處于人們爭議的風口浪尖,政府方面早就表明減負決心,嚴格發布減負令,但減負效果卻依然不顯著,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分析了減負政策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是“家和校”“學和玩”之間的界線不清晰所致,在筆者看來,學生減負任重道遠又勢在必行,政府方面發出號令付出行動的同時,學校、家庭、培訓機構方面也應付之行動鼎力相助。

學校方面劃清教學界限,合理布置作業。隨著政府減負令的發出,校方都做出了很大改變,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建立彈性離校制度、控制學校考試次數、嚴格依照課表授課杜絕“非零起點”教學等等,但隨之卻產生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學校與家長聯系更“頻繁”了,家長課后輔導孩子的“任務”越來越重了,這無疑變相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剝奪”了孩子課后探索游戲的時間。學校方面應該在給學生校內減負的同時,也給學生及家長進行校外減負,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劃清教學任務的界限,讓學生校內校外都減負。
培訓機構方面劃清培訓職責界限,杜絕超標培訓。家長課后輔導學生任務的加重,無疑又給校外培訓機構敞開了一扇門,形式各色的培訓班、輔導班應運而生。但是作為盈利機構的培訓學校,為了吸引更多生源卻在輔導培訓課程上下大力氣,導致教學內容提前學、深度學的現象,如此惡性循環到學校而影響到校方的授課。作為培訓機構應該嚴格管理、劃清職責界限,嚴禁“越俎代庖”。
家庭方面劃清履責界限,樹立科學育兒觀念。作為孩子監護人的家長,理應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做好教育的規劃,引導、督促孩子接受好學校教育,同時更加注重孩子身心健康方面成長。其實校方增加課后家長輔導任務,一方面也是為了督促家長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教學中來。當下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留給子女的親子時光越來越少,身為家長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成長,雖有培訓機構的“分擔”,但終究不能作為家長替代品。家庭應擔起履行教育監護責任,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加強對子女的教育引導。
兒童青少年的教育,不只是學校、家庭的責任,社會各方都應守好自己的站位,共同為孩子的教育成長保駕護航,讓學生真正放飛翅膀,減負前行。(李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