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訾艷陽:減小高中學業負擔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促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好銜接 近日,在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招
原標題:訾艷陽:減小高中學業負擔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促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好銜接
近日,在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訾艷陽從高校招生實踐出發,分享了他對高考改革與綜合評價錄取工作的觀察見解,并提出建議。
以下為演講實錄(芥末堆略有刪減):

從高校調研情況,看新高考改革目標達成度
訾艷陽說,中央賦予新高考改革的目標和使命共十點,分別是:
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
研究型大學和普通學校招生之間實行分層分類招考
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農村比例,破解中小學擇校難題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
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
高中不再分文理科
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從思政、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科目中任選3門
減小高中學業負擔,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促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好銜接
新高考改革上述目標使命提出后,首先在浙、滬試點。據西安交通大學調研,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規模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從浙、滬新生摸底測試成績變化情況來看,近五年,上海、浙江考生的數學、英語成績出現下滑。相比較于2016級原高考模式的學生,2017級學生的學分成績有所下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但浙江考試的物理成績有明顯提升。
而從其他高校調研情況來看:
浙江某高校調研情況顯示,新高考對不同專業類別的影響不盡相同,例如,純文科學生的大學數學、計算機能力都明顯提升。理科的學生大學數學的優秀率或者平均分均有提高(數學老師開設了6個課時的高中補習課程)。農學等部分專業沒有要求選考物理或化學,導致大學物理和化學成績有所下降,但是優秀率是有所提升的。不管是改革前還是改革后,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學生的平均分和優秀率都是最好的。
武漢某高校調研情況顯示,浙江、上海2017級普通類學生平均學分績點為3.33,與2017級普通類學生平均學分績點3.327持平,課程不及格率為 2.03%,比2017級普通類學生平均課程不及格率1.95%略高。上海學生平均學分績點低于浙江學生,課程不及格率高于浙江。浙江學生學習質量略高于平均水平,上海學生學習質量低于平均水平。公共課學習質量優于專業課學習質量。2017年浙江有52名學生學考全 “A”,上海有9名學生選考全“A”及以上,這批學生平均學分績點為 3.42,高于其他學生平均學分績點。
綜上,訾艷陽對新高考改革目標達成度進行初步分析,他認為:
新高考的目標達成度是有喜有憂的
增大促進了社會公平、提高了人才選拔的精準度
倒逼高校調整和優化人才選拔和培養模式
倒逼高校加強與基礎教育的銜接和溝通
考生學習水平有所下降、學生走班負擔加重
他強調,暴露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新高考改革向著更科學更公平的方向良性發展,事物的發展總是曲折向前的, 相信隨著廣大考生、中學和高校對新高考模式的逐步適應,其正向效果會愈加明顯的展現出來。
新高考改革給高校帶來的影響
>>對志愿填報方式的影響
2017 年上海學生可填報24個志愿組,每個組可填報4個專業,總共可填報96個專業。 2017年浙江省實行分段填報志愿,按專業投檔,可填報80個專業平行志愿。
此處的問題在于,80個以上的專業選擇以及批次合并增加了學生選擇的難度,挑戰不小。其次給高校招生咨詢也帶來巨大工作量,不符合通專融合的培養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