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_国产精品无遮挡_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_久久青草伊人_日本高清不卡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资源_美女精品导航_欧美精品18videos性欧_中文字幕高清不卡_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北大教授劉云杉表示:灌輸式教學已經過時 但要警惕“能力至上”
來源:外灘教育 發表于2021-12-28 21:37:53 編輯:沫曉朵
摘要: 原標題:北大教授劉云杉表示:灌輸式教學已經過時 但要警惕能力至上 在雙減等教育政策推行之下,教育的樣態正面臨諸多變化。過往 的教育模式以記憶

  原標題:北大教授劉云杉表示:灌輸式教學已經過時 但要警惕“能力至上” 

  在“雙減”等教育政策推行之下,教育的樣態正面臨諸多變化。過往 的教育模式以記憶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分數為主要評判標準,已經顯露出許多弊端。那么,教育的新面貌就是全面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為手段嗎? 北京大學教授、教育學院副院長 劉云杉認為,其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不過要明確的是,要警惕“能力至上”的陷阱,這意味著學生應當從接受性學習轉變為發現性學習,教學方法也應當從注重技巧轉變為知識與體驗相結合。

  北京大學教授、教育學院副院長劉云杉

  教育中存在著種種矛盾現象

  在新世紀之后, 學習是一個非常熱的詞,甚至是替代了教育。

  回到我們中國,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減負。

  教育減負的1.0版本,主要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可教育減負之后,家長負擔卻重了,經濟負擔、時間成本、情感負擔太重了。

  教育越來越昂貴,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用服務與消費來定位教育產業時,要找一個能夠信任的、能夠負責任、有專業權威的學校與老師,卻越來越難,越來越貴。

  一個整體的、方方面面的學校環境被分解了。

  但學校被開設成為學店時候,也就是當學生成為某種消費者的時候,其實學校死掉了。

“雙減”政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重回學校,重新回到不再過去那樣一個被架空的學校,這個學校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在的嚴肅性。

其實,中國教育改革一直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對立。

我經常講, “素質教育”其本身是面目模糊、內涵紛亂的,它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批判的武器依附于“應試教育”的軀殼上。

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到底是不是對立的?

尤其是它發展到今天的2.0版本,也是我一直的說的 精約教育與博放教育的對立

這個對立背后可能就是2000年開始的第八次課程改革。其前鋒是一些家長,主張以兒童為中心,提倡愉快教育,讓孩子有輕松 、自然且自由的童年,在思想上有自由主義的傳統。

比如魯迅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對立,背后是把兒童世界與教育世界對立。

在第八次課程改革里面,就是批評傳統的三中心,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 “三中心”之后,立了什么中心,是兒童興趣嗎?是無中心嗎?這個問題是需要討論的。

  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看到校內的素質教育與校外的應試教育、校外知識輸入、套路學習和校內的自主學習,體驗成長與成功,這種組合非常奇怪的構成了一種嵌套機制。

  知識和能力之間,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穩定的支持,知識輸入怎么能有一個可見的能力輸出,這些問題的背后存在復雜性。

  過去更多是接受性學習,

  現在需要發現性學習

  2000年開始的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目標是 根治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的痼疾,讓學生主動學習。

  第一舉措,廢除教學大綱。

  過去教學大綱講得很清楚,主要考察教學知識點,而改革后設置課程標準,更多是從學生行為來考察,通過學生行為考察,要設置最低標準,這種標準是可測估的、具體的、可評價的。

  它是從過去的知識標準、規定教師行為到今天強調學生學習能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標準變化, 學生行為表現和知識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是不是一切學習都能夠用行為來表現?

  如果僅僅用行為來表現,而且可測評,它到底會怎么轉化、甚至是誤導學習、教學等,尤其這個背后也有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價值和態度。

  知識和技能可以測、過程與方法也可以要求,但是價值和態度用生成的東西去評估,可能需要畫一個很大的問號。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和知識觀里面它也發生了變化,改變了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轉化到注重學生主動學習。

  課程中的知識不光是take, take是我們拿過來的定論,而一定是make,make是你要主動去學習、認知構建。

  取代以前系統的知識將是一個學習者非常主動的認知,這將要求一場學習革命的發生。 過去的學習更多是接受性學習,現在就是發現性學習。

  那么學科的知識和認知的過程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知識是不是都可以化約為認知?

  學校里面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經驗、生活經驗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教學到底是將人類的科學知識帶到兒童世界里面、把人類已經積累的文化文明高度帶到學生里面,還是從兒童生活的經驗出發,不斷地復演生發知識的創造過程?

  那么,那些作為背景性的原理性知識,還有一些先進性的知識到底還需不需要傳授?

  在強調發現學習的過程中,那些個體的發現揭示不了的知識,甚至人類經驗難以去攀級的知識,還需不需要傳授?

  學習究竟是從知識的邏輯出發,還是從兒童的經驗入手?

  我們每一代人都知道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開始新的出發,但是我要說的是巨人的肩膀常常是不容易爬上去的,爬不上去該怎么辦?

  這就要回到兒童的經驗,也就是要遵從心理學的方法,而不是原來教材邏輯的方法或者說是專家的一些方法。

  更多地一個角度是我們要 從日常熟悉的材料中選問題,同時沿著科學家們取得的完善的方法,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未來獨立工作的能力,避免學習當中持有一些象征意義,才能發展心理上的負擔,理智上的防衛,心智上的混亂,這就是學業負擔重的原因。

  這個背后要求有深度的認知,一定要從自己的歷史出發,從自己的生活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以后去假設,然后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新的假設。

  認知的深度和知識的廣度之間,會不會犧牲知識的廣度?這是新課程改革中很重要的問題。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知識的碎片化,點、線、面之間,尤其是原理性的知識和背景性的知識被忽視以后,只存在點會怎么樣?

  這個過程中,也開始強調的是思維,而不再是知識。 知識一定要變成思維的工具。

  思想的取向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是面向未來的。思想的功能不是去思辨,一定是要去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真理和思維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真理的邊界和標準也不再清晰了。這是實物主義的非常重要的差異,也是其任務所在。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的教學重點從知識轉向思維能力。知識是一種工具和方法,它不斷在變化,如果你的知識脫離了行動的支持,會是沉重的負擔。

  教學重點從知識轉向思維,持續性的改進教學方法、學習,提高教學的唯一途徑就是要求思維訓練。

  在強調過程和能力的組織的過程中,我們的課堂還要不要傳授知識?

  過去是知道what和適當的how,今天特別多的是how,重過程、輕結論。

  在現在改革過程中,二十多年伴隨著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減負,校外培訓教育產業就興起了。

  過去有同學說,他的整個學校課業很輕松,實行上2休5。周一到周五休息,周六、周日在培訓機構是學習主戰場。

  我覺得它可能是一個癥結所在,“雙減”所面臨的癥結,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主動學學習,從科學知識到學科素養,知識跨越為能力,跨越為可評估、監測的指標。

  可以用過去的知識,

  教孩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經歷了從看學科、到看學生的能力表現,即授之以漁,這個過程中,知識在不斷消減變化。

  杜威也在講,我們的問題是 在探索怎樣把過去的知識轉化成為處理未來問題的有力工具。

  我們可以反對把過去的知識當做教育的目的,而僅僅把過去的知識當做工具來強調它的重要性。

  接著,巴格萊就問他,如果把知識僅僅作為一種工具,將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有用與否作為學校知識的單一標準, 只考慮知識的效用,而那些不能直接用來解決問題的事實性的知識和原理性的知識,就不應該作為合理的教育課程。

  這個背后是兩個人對知識的分類是不一樣的。

  在巴格萊看來,起碼得有習慣、技能、知識、事實的原理或背景,還有注重內向的影響,如情感化的態度等。我覺得它是一個縱深的過程。

  杜威的部分則是連續的不同的階段,它是被移平的,在一個平面上的知識方法、經驗之間連續不同的階段,杜威知和行是一致的。較之間接經驗,他更相信從“做”中“學”的直接經驗。

  巴格萊就說,你要知道人性中的善與惡。但杜威提倡從身邊的人開始,來看這樣一些問題。

  如果提倡“能力”,就會陷入到能力形式主義,尤其是空洞的表現主義,在真實的教學當中會看到分裂的活動、模糊的內容,本來讓原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變成相應的形式主義,尤其是它割裂了知識的背景和它的解釋性。

  杜威曾說, 我們希望兒童是從他心中發展出的事實和真理,讓他自己去思維,讓他自己創造,而不去對他提供指導思想和必要的環境,他說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從無中生有的發展來的,從粗糙東西里面發展出來的,只能是粗糙的東西。

  這個問題引發的思考是, 光是工具性的知識是不行。

  還有一句話,用過去的經驗教今天的學生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是不行的,我想把這句話改成, 用過去的知識教今天的孩子不確定的未來可能是立得住的。

  因為經驗有它的局限,所以我們授之以漁而不如受制于內部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把經驗細化成知識,用過去的知識交教孩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這句話我覺得他是一定是要成立的。

  因為知識里面有超越時間的智慧和真理性的認識,這是教育當中最重要的知識。

  要重建知識教育的信心。

  學者麥克楊強調要有強有力的知識,包括三點。

  第一,在“一個人自己所能學會的”與“一個人在老師指導下所能學會的”之間作區分;

  第二,在理論概念和日常概念之間作區別,這是教學與課程的核心。理論知識是我們不可觀測的概念體系,日常知識是我們對事件的反應。

  第三,只有這些強有力的知識能夠使學生產生思考那些“不可想象的”以及“還未想過的”為題的潛力。

  但是其實在未來技術話語里邊, 在方法和知識之間對立、知識的能力之間的對立、知道如何做和知道是什么之間的對立、會學和學會之間的對立是更為突出的。

  尤其在未來趨勢中, 長期技能與短期技能的對立。

  像是80%以上的知識是會被淘汰的,不要把明天的孩子捆綁在過去,教育中的時態應該是將來時等等,這背后高度的適應論。

  這個適應論背后是 把過去對現在的適應,變成現在適應未來。

  在授之以漁的能力訓練里,教學貶低為一整套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程序,教學設計并不是某一學科的專家,而僅僅是一些教學技術家用一套教學技術策略。

  技術評價手段,替代了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詮釋,也用能力測驗成績評定,各種顯性的證據來證明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

  當年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里面就批評過,他說我們如何滿足于廢棄自律的價值,在一個制度和文化的爭鋒中, 為教學技術而發展教學技術,無疑是把教育大廈,放置在一片荒地里面去。

  我想這種教育危機的 批評,有三個假定來奠定。

  首先,假如我們存在一個自主的兒童世界,實際是把兒童和成人的真實正常關系破壞了,把成人屈服在兒童世界之外,他不要受你的影響,這是否認兒童的成長性。

  第二個假設是跟教有關,如何教,教什么更重要。在這個背后,教育學就演變成一種教學的科學,完全不是所學內容的科學,在這個思潮下,很多教師就不再是學科專家,甚至只需要比學生早知道所學的內容就可以了,更多的是變成了一個教學評估教學質量的專家,教師的學科能力大大的下降了。

  第三個假設是和學有關,只能認識和理解親身做過的事情,盡可能的用做來代替學,完全是行為化或者是完全經驗化,這是一個教學的危機。

  不能用個體的“學”替代“教”和“育”

  回到學校里面,怎么來看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它是一個道德環境, 我們不能用個體的“學”替代“教”和“育”,自主學習要搞清楚他們與人類文明的關系,甚至學校里的一整套知識,它是一套秩序。

  教師是一個權威性的代表,不能用學習替代教育、否定教育的關系形態,也否認未成年人的成長性。

  如果教育替換成了一種學習和能力,那么學習可以替代教育嗎?能力能夠替代知識和人格嗎?

  我們好像是背棄了過去的所謂知識形式主義,又變成了一個空洞的能力形式主義。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原標題: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任免通

人物2025-07-21 20:35:41

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
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

原標題: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生 23歲那年,芳

人物2025-07-21 20:29:07

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原標題: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一、691分的轟

人物2025-07-21 20:11:23

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
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

原標題: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個孩子命運的從來不

人物2025-07-19 15:07:05

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原標題: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湖南省江永縣紀委官方微信

人物2025-07-16 15:32:46

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原標題: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南開大學物

人物2025-07-16 15:30:36

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
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

原標題: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企搶人大法 近

人物2025-07-15 15:44:47

《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
《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

原標題:《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外? 日前,某博主

人物2025-07-14 18:58:51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原標題: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兒子:有人仿冒父親賬號,還有人來

人物2025-07-14 18:52:26

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原標題: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賀顯貽同學,祝賀你被錄取了! 7月12日,

人物2025-07-14 18:5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