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教培老兵再出發:在下沉市場開圖書館的另一種可能 5475天。這是肖云在培訓行業的從業天數。他上一次大范圍地出現在公眾視野里,還是2020年
原標題:教培老兵再出發:在下沉市場開圖書館的另一種可能
5475天。這是肖云在培訓行業的從業天數。他上一次大范圍地出現在公眾視野里,還是2020年11月去職樸新教育COO。而在2021年7月“雙減”意見出臺后,從業5475天的他,和很多人一樣,與曾經投入過熱情的行業徹底惜別。

站在十字路口的肖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也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兼實干家。面對重組的人生棋盤,他依然想延續教育理想,并嘗試為這個理想找到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想在學習這個大賽道里做國家認可的事情”,即面向下沉市場有學習需求的高中生及成人提供多功能數字圖書館,這個圖書館被命名為“拾光書房”。
拾光書房模式的核心的是抓住兩個“效”,即學習效果和坪效。
在用戶價值方面,與市面上的自習室模式不同,拾光書房在提供學習場景外,嘗試變革學習方式,追求會員學習效率的提升——把以往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拾光書房不僅為會員提供幾千冊紙質圖書資源,也提供錯題機、學習機、電子詞典等硬件內容資源和內置的成人英語等在線課程內容,并提供督學服務。依托于其提供的內容與服務,“未來可能每個人的學習都不需要別人教,自學就能學得很好。”
在商業價值方面,考驗拾光書房的是其是否具備下沉市場進行大規模連鎖管理的能力。對此,肖云采用三套運營管理體系進行把控。
據肖云透露,截至2021年12月,創立僅三個月的拾光書房10家門店均實現了現金流整體打平,其中兩家還實現了盈利。
01
“在學習這個大賽道里做國家認可的事情”
肖云將自己歸為曾經的“小鎮青年”,依靠奮進學習從而掙脫加之于祖輩的一眼望到底的命運,因此,他也更清醒地洞悉優質學習資源對小鎮學生的意義所在。
早在創辦拾光書房之前,他便去過100多個城市走訪調研。他目睹的是,盡管下沉市場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學習資源依舊匱乏,“走出去看看”依然是父輩對子女讀書的終極期盼。
除了自身淵源,對行業變化格外敏銳的肖云還注意到,“雙減”之后的幾個月里,學習機的銷量幾乎環比增長了三倍,同時圖書館的人流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并不是個例。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盡管參培已是過去式,但學習的需求依然存在,只不過校外學習的場景與載體發生改變。
學習場景(線下空間)+學習內容(給用戶提供價值)的結合,是否是一個可行的創業方向?在開啟新的創業前,肖云系統梳理了當前做線下連鎖運營的潛在創業機會。
他說:“我們想做的還是大規模線下連鎖運營的事。評價線下連鎖運營做得好不好,最核心的一個指標是坪效。”根據坪效最大化的原則,首先需要確定的創業方向是找人群和找類目,即面向誰,做什么。
盤點了一圈后,他判斷,最合適的方向還是在堅持“雙減”的大前提下,“在學習這個大賽道做國家認可的事情。”
那到底什么算是“國家認可的方向?”肖云依據“雙減”文件精神提煉出三個關鍵詞:公平、優質、普惠。這三個詞也直接鎖定了拾光書房業務模式的大方向——
1.面向下沉市場用戶。
2021年10月,拾光書房首店正式在河南洛陽偃師開業。截至目前,其共有10家店,均位于四五線城市,其中九家店分別位于河南新鄉、焦作、駐馬店、開封、洛陽等地市下轄縣城,還有一家位于陜西咸陽。
2.提供優質學習資源。
不同于嚴格意義上的自習室或書店,肖云將拾光書房定位為“多功能數字圖書館”,是“自習室的升級版”。
“多功能”體現在,作為學習場所,拾光書房單店面積平均在三五百平米,設有自習區、閱讀區、數字閱覽區、工具區、休閑區等多種功能區,還會不定期舉辦講座活動,可同時容納一兩百名學生。
“數字”是指提供的學習內容的豐富性,拾光書房不僅為會員提供幾千冊紙質圖書資源,也提供錯題機、學習機、電子詞典等硬件內容資源和內置的成人英語等在線課程內容。
“圖書館”指向的是學習氛圍,同時提供茶飲、空調、教育硬件、打印設備等完備配套。
3.低收費,采用會員制模式。
據肖云介紹,拾光書房采用會員制,單人單月會員費在350元-1000元不等,不同會員等級對應不同的內容與服務。“如果會員每天都來拾光書房讀書自習的話,平均一個小時只花幾塊錢。”
考慮到用戶學習的自律性,拾光書房定位的人群是下沉市場的高中生(通常是藝考生、成績跟不上的學生、高考壓力大想請假回家自習的學生、晚自習放學后仍有自習需求的學生)、大學生及其他有備考需求的成人群體。相應地,在選址上,拾光書房通常開在大學、高中學校的門口。
值得注意的是,從商業價值來看,由于面向的是下沉市場的高中生、大學生、成人群體,其單店員工數量較少,通常配置是一個店長和三四個會員顧問、學習督導。其中,店長負責門店的綜合管理,會員顧問主要負責會員服務,學習督導側重會員學習監督。這意味著,在成本方面,拾光書房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可控。
02
“改變學習的方式”
乍一看,拾光書房有點像共享自習室模式,但本質并不相同。由于共享自習室模式類似二房東模式,為用戶提供的附加價值不高,因此,這一領域尚未出現創新型選手。
不同于共享自習室,拾光書房的模式是把自習室模式轉換為圖書館模式,把以往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自習室是學生自己學自己的,圖書館是學生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探究式學習。”
肖云分析拾光書房模式的核心運轉邏輯:“資源并不稀缺,但是好的內容和服務是稀缺的。場地大家都能提供,重要的是在場地之上能不能提供增值內容和服務,這是我們在下沉市場真正核心交付的東西。”
肖云強調,“我們認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學習除了有人教之外,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加重負擔的前提下,能不能從學習工具、學習方法、學習場地這些方面輔助用戶去做學習能力提升這件事情?”
因此,從用戶價值的角度出發,肖云認為,拾光書房做的事是在改變用戶的學習方式,“未來可能每個人的學習都不需要別人教,自學就能學得很好。”他作了一下類比:“學習是報時人,(提高)學習效率是造鐘人。通過我們報時,用戶可以知道具體時間,但我們更想讓用戶掌握造鐘能力,自己就會看時間。”
要改變學習的方式,核心需要解決的是學習效率如何提升的問題。在督學層面,要幫助會員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拾光書房要解決的是三個層次的問題:
核心的第一層次是教會會員自主學習的能力,由學習督導負責。
“我們的學習督導并不教給他具體知識,而是會告訴他采用恰當的學習方式,比如要按預、學、測、練、講等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學習。”
除了學習督導外,技術在督學方面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據肖云介紹,拾光書房合伙人、CTO李行武是清華大學本碩計算機專業畢業,在IT技術如何能夠高效應用到學習這件事情上,深耕多年。
“雙減”之后,學習機這一產品最大的痛點是學生堅持不下去。針對這一現狀,拾光書房的學習機依據學習軌跡,可以形成精細化的學情數據,學習督導則基于這些數據督導會員學習。“比如他暫停了這個地方,說明他沒聽懂這個知識點,學習督導就要告訴他得重新看一遍;比如學習機上有小測,做錯的題目有講解,講解之后再進行二次測驗。”
基于自主學習的能力,再往外推一層,是要保證會員的學習狀態。
為此,在情緒疏導方面,拾光書房會舉辦勵志講座,會員顧問也需要與學員進行必要的情感溝通等。此外,其會員系統支持發彈幕、將學習計劃分享等功能,服務于分享與社交需求。
幫助會員掌握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其學習狀態的同時,第三層就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幫助做好學習規劃、提供熱水茶點等。
03
未來或提供職業教育學習資源和文創用品
據肖云透露,截至2021年12月,創立僅三個月的拾光書房十家店均實現了現金流整體打平,其中兩家還實現了盈利。
在肖云看來,拾光書房成功與否,考驗的是其是否真正具備在下沉市場進行大規模連鎖管理的能力。對此,有教培行業連鎖經營管理經驗的肖云用三套管理體系來進行把控:
第一套是日報體系。
目前,拾光書房北京總部有三四十個人,主要是IT產研團、內容制作團隊和中后臺。
而拾光書房所有門店的店員、學習督導、店長分三條線,每天每人都要寫日報。日報需要總結三部分內容:1.今天的數據是怎樣的?2.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3.自己有哪些反思心得?在總部有相應小組進行對接與反饋。
第二套是招人、培訓體系。
為了在下沉市場選到最優秀的人,拾光書房梳理了在下沉市場的12個招聘渠道的招人方法論,包括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當地的招聘媒體、智聯招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自己組織在當地地推招人等。
據介紹,為保證質量,其第一批店長是從北京總部派到各地的。不同于其它服務業,拾光書房的店長培訓以線上+線下的集中培訓方式進行,且是持續性培訓,后續不斷追蹤培訓效果。
第三套是系統管控。
后臺對店員的考勤、服務動作進行數字化管理。舉例來說,總部每天可以隨時監控到每個店里發生了什么。
“這些雖然是基礎操作,但它們環環相扣引發的效應就是巨大的,最終會指向效率的提升。還要把這些力量系統化、電子化、數據化。但是光有系統也不行,還需要人去操作系統,這就需要用價值觀規范人的行為。”肖云說。
至于當前面臨的挑戰,肖云坦陳:“盡管我們微觀操作的設計是比較精細的,但是在下沉市場開直營店要真正落地做到一百分的話,其實我覺得很多還是有要做的,我們現在可能做到了70分。”
由于已經搭建起整個中央廚房(內部的管理機制、數字化系統),現階段的十家店業務也運營得相對順利,因此,肖云希望2022年累計能增加到50家左右的店面,明年再往上翻一番。至于未來是通過全直營還是加盟實現這些目標,肖云表示目前尚在思索。
“讓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是我們在追求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未來,基于學習效率提升,拾光書房也考慮面向會員提供職業教育相關的內容:“對于下沉市場的很多人來說,要么是上個好大學,要么是找份好工作。我們后續也會去考慮跟多方職業教育內容供給方合作。”
至于更遠的未來,肖云勾勒了線下學習場地的想象空間:“未來規模化后,有幾百家上千家店,我們計劃在書房出售文具、眼鏡、手辦、文創禮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