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浙大女教師扎根南疆 為醫學院建設高效奔走 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組織申報了2個新專業,拓展了3家教學醫院,簽約了4家附屬醫院,招聘了5名專任
原標題:浙大女教師扎根南疆 為醫學院建設高效“奔走”
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組織申報了2個新專業,拓展了3家教學醫院,簽約了4家附屬醫院,招聘了5名專任教師……僅僅半年時間,援疆干部、浙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琳琳,就帶動塔里木大學醫學院開展了這一系列工作。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讓很多人對她刮目相看。

王琳琳心里明白,塔里木大學雖然是南疆最先設立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院校,但該校醫學院才成立五年多時間,自己還要為這個年輕的醫學院奮斗很多。
來到塔里木大學(簡稱“塔大”)后,王琳琳擔任該校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的職務,她第一時間開展調研,了解學校周邊的醫療現狀,跑了南北疆近20家醫院和教學基地。
她敏銳地發現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附屬醫院的數量較少;師資尤其高層次師資有些匱乏;重點實驗平臺不夠完善;學科專業體系不大健全;科學研究項目比較少;對外交流也有待加強。
“只有清楚了解到基層醫院需要什么樣的醫生,我們才能更好地培養人。”王琳琳帶著塔大醫學院分管領導和專任教師奔走在廣闊的新疆大地上。
“每天有太多的工作,總覺得王院長走路都在跑。”在同事們眼中,王琳琳是一個“行動派”,更是一個“實干家”。
作為曾經的浙江省教壇新秀,她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塔大醫學院剛剛起步,這個階段一定要做好教學和科研規劃,既要重視教學,穩住教學,又要做好科研,把基礎打牢。
附屬醫院建設是醫學院發展的根基。一名醫學生從第四年開始就要到臨床醫院開展見習以及實習,因此沒有臨床教學醫院的體系,就無法培養出合格的醫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6月,兵團第一師醫院正式掛牌為塔大第一附屬醫院,后續又有四家附屬醫院簽約,保障了醫學生的臨床教學條件,也為院校協同發展,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創造條件。
辦強醫學教育需要人才,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到塔大醫學院,王琳琳繼續奔走招聘師資。同時,積極拓展醫學專家資源,聘請67名援疆專家為“客座教授”“外聘教師”“講座學者”,為醫學院發展貢獻力量。
積極請進來,還要走出去。王琳琳鼓勵青年教師不斷學習提升教學和科研能力,派出青年教師15人進修培訓學習。
沒有足夠健全的學科專業體系,醫學人才的培養將會受到很大限制。
此前塔大醫學院只有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兩個專業,于是,王琳琳著手完善學科體系。休息時間,總能看到她伏案工作。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目前已經完成了護理學和中醫學專業的申報。
王琳琳始終牢記作為黨員的初心使命,她深知通過自己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想要培養一批人留在南疆,實實在在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
為了讓塔大醫學院具備培養醫學研究生的資格,王琳琳這些天繼續為組織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點申報而奔走。王琳琳也常與醫生和學生志愿者下鄉義診,邊走邊調研,她發現南疆高發病和多發病是南疆醫療的研究方向。“這既是一個大眾需要解決的實際醫療困難,也是鍛煉青年人科研水平的機會。”
于是,王琳琳帶領教師團隊,組建校級重點實驗室,為教師的科研創造條件。為了提高師生的科研能力,王琳琳邀請一批專家到校講學,在她的推動下,醫學院科研項目迅速增長,2023年科研經費已經達到402萬元。
帶著大家干,更要做給大家看。王琳琳帶頭申報并獲批該校校長基金,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團隊力量,帶動塔大的研究力量一起做科研,把論文寫在南疆大地。
有了軟實力還要有硬環境,在激發人才內在動力的同時,也需要加強交流、開拓資源。王琳琳到高校調研交流時,還邀請浙江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專家為塔大實驗動物中心建設把脈問診。同時派出教師考察學習浙江大學醫學院教學實驗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