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_国产精品无遮挡_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_久久青草伊人_日本高清不卡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资源_美女精品导航_欧美精品18videos性欧_中文字幕高清不卡_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在小縣城建起實驗室!植物學博士劉芝龍:扎根鄉村5年,把生態科普當做使命
來源:紅星新聞 發表于2024-02-25 17:09:28 編輯:沫曉朵
摘要: 原標題:在小縣城建起實驗室!植物學博士劉芝龍:扎根鄉村5年,把生態科普當做使命 在江西婺源縣城,很少人知道劉芝龍,但很多人知道林奈。雖然他們

  原標題:在小縣城建起實驗室!植物學博士劉芝龍:扎根鄉村5年,把生態科普當做使命 

  在江西婺源縣城,很少人知道劉芝龍,但很多人知道林奈。雖然他們并不清楚林奈是一個300多年前的瑞典人的名字,是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

  “林奈實驗室”最初出現在婺源縣太白路上的時候,附近的人都很好奇,“這里是干什么的?”

  去同一家餐館次數多了,連洗菜阿姨都知道劉芝龍是一個博士,但她們叫他“林博士”。劉芝龍會笑著用東北口音澄清:“我不是林奈,我叫劉芝龍。”

  再后來,多數婺源人都知道“林奈實驗室”有很多碩士、博士,在做自然保護和科普。“林奈實驗室”也成為這座小縣城的地標。

  2013年,還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讀書的90后碩士劉芝龍,第一次來到妻子王煊妮的家鄉婺源,就被這里的自然景觀吸引了。

  2018年4月7日,一堂主題為“婺源珍稀生物物種的科學百年”的講座在婺源開講,主講人是已經從臺灣大學畢業的博士劉芝龍。

  2023年7月,在2023中國自然教育大會上,劉芝龍創辦的婺源縣林奈實驗室被授予第四批全國自然教育基地。

  2024年1月15日,劉芝龍榮獲第二屆“江西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稱號。

  5年時間,劉芝龍和他的伙伴們,在一個縣城架起了一座自然生態科普與鄉村振興的橋梁。

  縣城里的標準實驗室

  婺源縣太白路文博藝術公園,當地政府原本是想打造一個文化產業園區,但現在,“林奈實驗室”是這里最著名的所在。

  “所有景觀都是從野外真實生境復刻而來。這一個缸里便有100多種水生生物,我們嚴格按照婺源山區源頭水系的生態特點,盡最大可能復刻了水系景觀和生物組成。”進入林奈實驗室的一樓,原生魚缸、原生溪流缸、婺源本土石灰巖景觀生態缸依次擺開。后者是林奈實驗室的“鎮館之寶”,也是劉芝龍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這是一個反映婺源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樣性的雨林缸,缸內山石、苔蘚、藤蔓多層分布,米蝦、烏龜、蠑螈、臭蛙等潛藏其中,營造出了叢林的一角。

  上到二樓,自然實驗室、標本陳列室、博物自然教室、白樺木活動室一個接一個。

  ▲林奈實驗室的標本館

  位于北緯29°,婺源擁有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這里是靛冠躁鹛唯一的家鄉,是婺源安息香、婺源鳳仙花唯一的模式產地,是白鷴、黑麂、白頸長尾稚、鴛鴦、中華秋沙鴨、黃山角蟾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劉芝龍如數家珍。

  在他看來,婺源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珍惜瀕危生物物種。“大量物種增加了她在生態上的魅力,婺源是一個在我心目中一直向往的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

  2013年,還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劉芝龍,第一次來到妻子王煊妮的家鄉婺源,就被這里的自然景觀吸引了。

  2018年,在臺灣大學完成植物分類學博士學業后,劉芝龍做了一個讓很多人吃驚的決定,沒有進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決定到十八線小縣城從事自然科普。

  最初,劉芝龍和幾個決定跟著他一起創業的同學湊了幾萬元,在婺源縣城一條河邊租了房子。由于地勢低,每次漲水他們都如臨大敵。最猛的一次漲水,水位淹到腰間。“標本、文獻資料、實驗器材全都泡水了,我們兩年內搬了五六次家。”劉芝龍和妻子王煊妮對那段日子記憶猶新。

  當地政府了解到他們的困境之后,提供了目前的場地。“只收取很少、象征性的租金,幫我們起步。”2020年,林奈實驗室開始有了穩定的辦公場所,但建設仍需要他們自己努力。

  經費不足,劉芝龍、王煊妮把結婚和買房的100萬元拿了出來;請不起工人,團隊自己動手,搬磚、扛沙、和水泥、接電路、刮瓷、焊接、噴漆……一整套工序下來,每個人都變成了“熟練工”。

  “實驗室是我夢想的一個寫真。”做自然科普的人不少,但很少人會選擇花錢打造一個實驗室,而且是一個標準實驗室。為了打造實驗室,劉芝龍和團隊成員花了幾年時間,足跡遍布婺源的山村、溪流、溶洞和密林,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完善婺源生物多樣性物種名錄。

  ▲劉芝龍在野外做生態本底調查

  有人評價說,如果這個實驗室是在北京、上海或深圳,沒有人會感到意外,但意外的是它卻出現在婺源這樣一個小縣城。

  博士的自然教育創業

  “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學識,搭建一座安全、專業、有趣的橋梁,讓更多人了解自然、愛上自然。”說起選擇婺源作為自己事業起點的初衷,劉芝空如是表示。

  依托婺源獨有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林奈實驗室,劉芝龍帶領團隊研發自然教育產品。這也是他和團隊一開始就想做的:在當地進行自然教育和自然科普的本土化嘗試,同時積極推行婺源本土物種的生態保護,向社會公眾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

  公益還是創業?和大城市相比,小縣城公共平臺資源較少,公眾科學素養不足。選擇在婺源創業,一切得從零開始,而且風險極大。

  從一開始的場地和經費困擾,到后來的人員流失,以及突入其來的疫情,劉芝龍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應該選擇在一個縣城進行自然教育。

  作為林奈實驗室聯合創始人,中國科學院大學畢業的郭維,碩士讀的是動物生態學。“在大城市里沒有這樣的機會,劉芝龍當時給我打電話說一起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然而到了婺源后,劉芝龍和郭維首先面臨的是團隊成員流失的問題。“團隊成員都是高學歷,我們給不了高工資,未來他們的婚姻和孩子的教育在這里都會成為問題。很多人在第一年就沒有堅持下來。”

  “自然科考營”是林奈實驗室的主打產品。“這是一門精心設計的戶外科普課,目的是讓大家理解生物多樣性,學會尊重自然與生命。”

  ▲林奈實驗室的自然科考營活動

  林奈實驗室主要收入來自于自然科考營家長和學員的報名費用。而由于2020年年初突入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科考營活動無法成行,團隊沒了收入,實驗室建設又要投入費用。最難的時候,劉芝龍和團隊成員“苦練內功”,精心打磨課程。

  “林奈實驗室的老師們,對課程的設計細節近乎嚴苛。”王煊妮介紹,在課程設計階段,實驗室會邀請附近居民來聽課,觀察哪些知識點或者哪種講授方式更能吸引聽眾的關注和認同。沒有了“創收”,林奈實驗室的公益屬性卻在當地得到了彰顯。“很多家長和學生參加了一次活動后,都在打聽下一次活動什么時候進行。”

  幾年下來,林奈實驗室科普自然教育知識,受眾達5000萬人次;開展自然教育活動260余場,服務對象達8萬余人。

  ▲林奈實驗室得到社會認可

  與此同時,劉芝龍和團隊成員花了3年時間跑遍婺源600多個自然村,探尋婺源生物多樣性的“秘密”,對當地動植物資源進行本底調查,發現了不少“新物種”。

  經過5年的發展,劉芝龍和他的團隊已經度過了最初創業的“艱難時光”。

  觀察夜行性生物的行為和節律;看林鳥的棲息環境和森林的群落;在實驗室動手,借助精密儀器揭開生物奧秘的一角。2023年的整個暑期,林奈實驗室的老師們都在這樣的課程中度過。他們帶領的“科考成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和學生。“去年暑假和國慶假期,我們一共做了33期,800多人參加。”

  在全國范圍內都擁有了良好口碑之后,劉芝龍不再擔心團隊成員的穩定性。目前,林奈實驗室擁有相關專業全職研發人員20人左右,簽約科學教師30人。全職研發人員全部來自或畢業于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臺灣大學以及諾丁漢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

  劉芝龍說,5年前,林奈實驗室在婺源扎根,沒有人知道他們要做什么,也很少有人清楚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行業。隨著長期公益性自然教育活動的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及方法的長久傳播,最終在婺源本土生物多樣性調查、外來入侵物種清除、本土珍稀瀕危物種遷地保護及人工復育上取得了婺源民眾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在婺源本土的自然教育工作終于有了顯著成效。”

  2022年夏季,林奈實驗室連續舉辦了12場關于福壽螺對婺源河流造成生態破壞的公益講座,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發動近千人次的民眾參與到福壽螺的清除行動中。

  隨著知名度的擴大,林奈實驗室也承擔了婺源部分野生動物的臨時救助工作,不斷會有熱心村民把發現的受傷保護物種送到這里。

  近期,林奈實驗室又在研發婺源本土珍稀瀕危蝴蝶的人工繁育技術。在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下,實驗室的后院已經被改造成婺源首個蝴蝶保育綠地。

  劉芝龍慶幸自己在最難的時候,沒有選擇放棄。

  自然生態教育與鄉村振興

  15名學生加1名老師,劉芝龍清晰地記得婺源縣大鄣山鄉篁田小學的師生數量。

  他同樣記得,當林奈實驗室的伙伴們抬著幕布、投影儀、顯微鏡、螺旋冷凝管和各種標本走進教室的時候,孩子們嘩啦啦地一擁而上,圍著他們歡呼雀躍的情景。

  ▲林奈實驗室在鄉村小學開展公益科普活動

  “相當一部分孩子進了城,村小的孩子和老師們越來越少。”2023年年底,面對鄉村小學學生流失的情況,劉芝龍給林奈實驗室制定了一個新的計劃:2024年一年,為婺源的鄉村小學上門做100場自然教育活動。“現在已經做了11場。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這是2024年劉芝龍想干的事情之一,另一個想干的事情是盡可能通過自然教育和更多的村莊發生聯系,“給留守老人增加收入和帶去活力。”

  “去年一年,我們把自然科普和自然教育延伸了很多內容。”劉芝龍介紹,對林奈實驗室來說,更節約資源、更省錢的模式是把科考營建在景區里,不跟村民有接觸,“但我們發現,留在村里面的那些老人,確確實實各方面條件不是很好。以前去一個村就是逛一圈兒,去了就走,現在我們是想辦法把人留下來,為當地老人增加一些收入。”

  距離婺源縣城45分鐘車程,清華鎮詩春村有一個有著200年歷史的老祠堂。以往林奈實驗室在附近做自然教育野外活動時,因承包山谷的價格問題與村民發生矛盾。2023年,劉芝龍在與村干部交流過程中,發現村里的老祠堂保存完好,卻日常閑置。林奈實驗室投資修繕后,祠堂變成了自然科考營孩子和家長們就餐的地方。

  “村里的老人們負責做飯,孩子們在村子里和祠堂里感受傳統文化與自然和諧共處。”劉芝龍介紹,去年夏天,連著一個月,每天都有自然科考營30多個孩子和家長在祠堂就餐,為當地老人創造了幾萬元的增收。

  劉芝龍介紹,2024年,林奈實驗室會專注3件事,一是自然科考營營地建設,包括蝴蝶保育綠地和生態缸的完善。二是做好婺源自然資源的本底調查,包括動植物在內,林奈實驗室已在婺源新發現100多種動植物,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最后就是公益科普。”

  “我們想把林奈實驗室做成一個社會企業,致力于用商業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在劉芝龍的規劃里,70%的盈利會用來做公益。

  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劉芝龍的目標清晰。“通過自然教育,達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的目的。我們的價值就在這里。”

  更遠的未來,劉芝龍和他的團隊希望將林奈實驗室復制到更多的中國縣城以下的區域,“以婺源為大本營,慢慢向全國擴展。也許不久的將來,在某處海邊、某處沙漠,會涌現出主題多樣的生態系統實驗室。”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原標題:原教育部副司長,履新大學校長!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任免通

人物2025-07-21 20:35:41

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
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

原標題:30歲二孩寶媽備戰自考: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遍她的人生 23歲那年,芳

人物2025-07-21 20:29:07

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原標題:691分考上北大驚動了宗族長老!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一、691分的轟

人物2025-07-21 20:11:23

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
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

原標題:研究了100個高考700分以上的學霸后,我發現決定一個孩子命運的從來不

人物2025-07-19 15:07:05

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原標題:湖南一中學校長團建時違規飲酒,被免職 湖南省江永縣紀委官方微信

人物2025-07-16 15:32:46

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原標題:南開大學教授因個人簡介實誠走紅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南開大學物

人物2025-07-16 15:30:36

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
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

原標題:大二學生75%入職普華永道華為!首經貿國際本科揭秘名企搶人大法 近

人物2025-07-15 15:44:47

《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
《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

原標題:《我的母親》感動全網,出圈的作文為何總在考場外? 日前,某博主

人物2025-07-14 18:58:51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原標題: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 兒子:有人仿冒父親賬號,還有人來

人物2025-07-14 18:52:26

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原標題:高考604分,她自愿讀高職! 賀顯貽同學,祝賀你被錄取了! 7月12日,

人物2025-07-14 18:5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