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她瞞著家人,偷偷將高考志愿改為法醫 解剖臺上平放著一具遺體,法醫王建紅抵達現場后,熟練地穿上防護衣,麻利地戴上手套,仔細查看了遺體
原標題:她瞞著家人,偷偷將高考志愿改為“法醫”
解剖臺上平放著一具遺體,法醫王建紅抵達現場后,熟練地穿上防護衣,麻利地戴上手套,仔細查看了遺體的眼部、口部、背部……
熟練的手法,工作中不放過一絲細節,這得益于王建紅從事法醫工作14年的沉淀。2006年大學畢業后,王建紅作為法醫助理在貴州省望謨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實習。2010年,她通過人民警察統一招考,如愿成為黔西南州公安局義龍新區分局的一名法醫。
王建紅在檢驗室處理檢材

“我從小就喜歡看偵探小說,對‘法醫’這個職業充滿了向往,但家人更希望我從醫。”王建紅回憶,高考那一年,父母強烈要求選擇臨床醫學專業,她只能勉強答應。可就在填報志愿的那一刻,她悄悄將其改為了“法醫”。
“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里的時候,父母才知道我換了志愿。父親非常生氣,臉都氣綠了。”王建紅說著說著,笑了起來:“他們說女孩天天碰尸體太血腥。”
外表看起來文靜柔弱,心理承受能力卻勝過常人。在校期間,王建紅除了需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法醫學等專業課程,還要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尸體解剖實驗等,但她從未退卻。
王建紅去現場勘查
“建紅,你做那些實驗害不害怕呀?你有什么想法要及時和我們溝通啊!”
“有啥可害怕的呀?人不都長一樣嘛!”家人的擔憂在王建紅的回答聲中消散。
2010年2月,王建紅剛入警沒幾天,便接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警情:一個三歲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時,跑到馬路上玩耍,被一輛載滿砂石的大貨車當場碾壓致死。接警后,王建紅立即跟隨大隊民警趕往現場。
“現場一片狼藉,就算離得很遠都能聞到一股血腥味,死者的尸體躺在貨車的左側車輪下,整個人肚子被壓爆,胳膊折露出白骨……”王建紅回憶,當時沒有像現在這樣專業的解剖室,涉尸現場在哪里,尸體檢驗就在哪里。
盡管第一次出警便接觸到這樣的尸體,比起以往實習時見到的還要糟糕,王建紅仍淡定地與同事一起將尸體轉移到離現場不遠的一塊空地,順利完成對尸體的勘驗工作。
“她天生就是干法醫的!”提到王建紅,義龍新區分局刑偵大隊教導員陳華贊不絕口。
工作14年間,小到一根頭發、一滴血跡,臟到尿液糞便……王建紅都能通過專業的技術分析出海量信息進而讓無聲物證“開口說話”,還原事實真相。
“在檢驗室處理檢材,仔細找尋和化驗的過程是持久和繁瑣的,但往往細微之處關乎案件走向,需要時間的堅守,最終提取到有效證物,這種撥云見日的感覺很暢快。”王建紅說。
兩年前的一天,王建紅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轄區一輛面包車在路邊被燒毀,車上發現一男子尸體,要求法醫到現場對其進行勘驗。
接到任務后,王建紅立即趕往現場,發現被燒毀車輛內汽油味很重,尸體仰躺在駕駛座位上,皮膚已碳化、上肢腫脹,有焦臭味。
“尸體表面雖然看不出有其他損傷,但為何汽油味這么重?這事可能不簡單。”
懷著疑惑,王建紅將尸體帶回解剖室連夜做病理檢驗。經過查驗,她發現死者殘存的心臟上有少量的出血點,初步判定為窒息死亡,與現場情況不符,極大可能系他殺,遂立即向上級匯報。
王建紅的鑒定意見為案件的成功偵破確定了方向。刑偵部門立即兵分三路展開走訪調查,在對被害人行動軌跡分析研判中,發現王某曾與其發生過債務糾紛。鎖定目標范圍后,不到兩天時間,王某成功落網,對殺害他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見到那些場景我也會有不適感,但這是我的工作。為生者權,為死者言,就是堅持的信念。”王建紅說,這份職業既是挑戰,也是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