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山東學子高考656分,志愿全填臨床醫學,我想治病救人 山東省萊西市第一中學學生耿千琳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656分的高分。在他填報的志愿(中南
原標題:山東學子高考656分,志愿全填臨床醫學,“我想治病救人”
山東省萊西市第一中學學生耿千琳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656分的高分。在他填報的志愿(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山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高校專業)中,選的都是臨床醫學相關專業。這一切都源于他對“白衣天使”的崇拜和向往,“我想學醫,治病救人緩解他們的痛苦。”

“其實他小學時候的成績并不突出,剛開始是在村里的小學念書,后來轉去了萊西城區的學校,成績排在班級十幾名。”耿千琳爸爸耿濤7月14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我之前要工作掙錢養家,孩子的學習根本顧不上,多虧了他自己懂事,還有初中、高中學校老師的悉心教導,引導孩子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回報社會。”
今年高考出成績后,耿濤滿臉榮光,話語中透露著對學校老師的無限感激。
爸爸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干不了重活,媽媽沒有工作……耿千琳對醫學專業的鐘情源于他對爸爸身體狀況的關注。耿千琳的爸爸耿濤患強直性脊柱炎已經二十多年了,平常干不了重活。“一開始沒當回事,就以為是腰疼,后來到醫院拍片,醫生告訴我得的是強直性脊柱炎,不死的癌癥嘛。”耿濤表示。
耿千琳在村衛生室跟著村醫幫忙。受訪者供圖
“孩子挺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經常參加動物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前幾年疫情期間,他還在社區里做防疫志愿者,幫著做核酸、健康宣傳,很多醫學知識比我們懂得都多。”媽媽耿翠芹說。
耿千琳經常翻弄關于人體解剖的醫學專業書籍,書中已經圈畫了很多筆記。
“現在醫學書籍多少能看懂一點,提前預習一下,上大學后不至于頭腦空空。”耿千琳提到自己立志從醫,一方面是因為小時候看到爸爸被病痛纏身,另一方面是他在疫情期間看到很多醫生守在抗疫一線,受到很大的觸動。
“當時就更加堅定我的目標,一定要做一名醫生去治病救人。”所以,他高考志愿全填臨床醫學。
為了能夠更快地適應大學的節奏,耿千琳已經開始自學有關大學英語四六級的知識;還跟著父親到奶牛養殖場學習皮下注射,并經常到村衛生室跟著村醫幫忙,學習基礎醫療技能。
“我想以后當個好醫生,就要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村衛生室我能學到書本外的知識,還能更深入地了解醫生這個身份。”耿千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