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俞正強:真正核心素養就是落實在每堂課中 全國400多名師名校長匯聚杭州采荷中學,解讀浙派教育發展新時代 教育患上小康綜合征,這個病得治
原標題:俞正強:真正核心素養就是落實在每堂課中
全國400多名師名校長匯聚杭州采荷中學,解讀浙派教育發展新時代
教育患上小康綜合征,這個病得治
剛過去的周末,第四屆全國教育生態思想與現代學校發展研討會暨浙派“生態·好教育”論壇開幕式在杭州采荷中學舉行。來自全國50多所學校400多名教師、校長和浙派名師、名校長參加了此次論壇,聚焦現代學校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實際,解讀浙派教育發展新時代,共探現代學校課堂教學變革新思路與新路徑。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緒培,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采實教育集團理事長何志英,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俞正強進行了三場主旨報告,隨后,教育教學專家對杭州江干區名師趙志英、姜進等的課堂教學進行了點評與指導。
真正核心素養
就是落實在每堂課中
主講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緒培
張緒培率先從新時代的宏觀角度,解讀新教育的新未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但是,目前的教育還是應試目的為主導,不是育人,而是在育‘分’。”怎樣才是立德樹人?張緒培提出,那就是以核心素養為綱,每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
他認為,在新時代環境下,“教育如何滿足每個人的不同需求”越發成為教育的重要議題。“過去的教育是淘汰制,也就是精英教育,但現在是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最大的課題就是尋找適合孩子不同需要的教育。”他提到了國際普遍使用的兩種方法,“一個是減少共開課程,我們把學科分得太散,需要用合并學科來整合;第二是讓課程更有彈性,義務教育階段應該設一些讓孩子有選擇的課程。”
不少人都會陷入誤區——素質教育就是豐富的課外活動,張緒培指出,“好的教學課程、教學理念都是在課堂中進行的。真正的核心素養落實,就是在一堂堂課里面。”
針對教育生態,張緒培表示:“好的教育必須要有良好的教育生態。但是,現在有一個小生態特別不好,就是學習動力機制。現在的孩子學習動力主要來自什么?考試的外壓,還有大人反復教導孩子的‘好好讀書將來做體面人’。但教育不是‘強擰’的過程,而是要因勢利導,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的潛質得到最大發展。現在的教育得了一種病——‘小康綜合征’,家長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是一有錢就給子女投資,不僅是出現了那么多補習班,還有很多家長競相把孩子送去留學。這是不理智的,教育不應該向家長趨同。”
激發他人長處
使人人成為英雄
主講人: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采實教育集團理事長何志英
何志英曾在采荷中學工作13年,現在所在的學校是采實教育集團,“現在我們有兩所初中、兩所小學,這么多年下來,我深刻感受到,一所學校只有十分重視文化建設,以文化人才能點亮師生生命的精彩。”
由此,何志英從四個方面談到了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解,“走進采實集團的每一個校區,在校區的最顯要的地方都有一幅大型的字畫,那就是‘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地學習’。這句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也是辦學宗旨,同時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一種策略。”
“學校文化的創建內植于心的同時,學習文化建設一定是需要外學于行。通過環境文化來熏陶師生,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來規范我們的師生。”何志英以為,需要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融智于行,以課程文化來推進教學改革,“我們學校開設了39門拓展性課程,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課堂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一個主陣地。”
學校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建設,何志英把教師文化建設集中為八個字:激情、智慧、合作、愛生。“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創建‘一體兩翼五平臺’:一體是指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兩翼是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五平臺分別為學習平臺、實踐平臺、合作平臺、科研平臺、成功平臺。”
在學生文化建設上,何志英說,應該把陽光雨露灑向每一位孩子,同時,學生文化建設還需要為學習創設各種教育平臺。“短處人人都有,我們的天職不是摳出他人的短處把人整住,而是在激發他人長處之中,使人人成為英雄。”
哪怕威信被挑戰了
也要保持善良
主講人: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俞正強
俞正強認為,學校是一個大環境中塑造的小生態。好的生態,就是把孩子放在春天里面,這個春天就是我們的校園,“這個綠洲的底層就是校長的擔當,要立校長德。”
俞正強提出一個觀點,“我發現每個人的心目中都裝著五個小人:官人、商人、學人、德人、混人。”他解釋道:官人是求威。孩童時期,男孩都幻想將來當國王、王子,女孩想要當王后、公主。“商人是求利,學人是求真,德人是求善,混人是求閑。我們每個人都是由這五個小人按不同的比例組成,每個小人都在心中占有一定的份額,如果其中一個小人膨脹到極致,這個人便瘋狂了。”
俞正強說,“我們要‘修’的是官人,不要讓官膨脹。商人也要修掉,否則一個像商人的校長會把學生看做是他的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學人也要修小一點,校長在學校里不要太‘真’,因為教育需要善意的謊言,安撫、鼓勵學生。混人要不要呢?這還是要的,但也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他認為德人要“養”大一點。“作為老師、校長,一定要養這個德人。”俞正強在學校里掛著一幅自己的畫像,有學生用筆戳破了畫中的眼睛,正好被他撞個正著,“哪怕我們的威信被挑戰了,也要保持善良。”
“立校長之德,源于校長之自覺。”俞正強說,“這個自覺就是我們的擔當,讓我們成為立德樹人的魂,我們的老師才能跟著我們成為立德樹人的本。有了這個本,立德樹人就像青春恰自來的苔花一樣競相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