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談德國教育實驗
摘要: 原標題:俞敏洪談德國教育實驗 11月24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邁格爾8周年講座上表示,德國在二次大戰后曾進行過教育實驗,一部分讓孩子從小就學習
原標題:俞敏洪談德國教育實驗
11月24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邁格爾8周年講座上表示,德國在二次大戰后曾進行過教育實驗,一部分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另一部分人讓孩子小時候好好玩。結果從小玩的孩子成績五年級就后來居上,長大后有兩個特征,有創造力以及心理健康。

俞敏洪表示,德國二戰之后在教育觀念上分成了兩派人,其中一派人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3歲開始就要學語言,學數學學各種各樣的學科;但另外一派人堅決認為孩子小時候不能這么學,應該讓他們拼命的去做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事情,等到這些孩子該學的時候,比如說到了小學階段再讓他學。
基于此,這兩派人各自搞了個實驗,雙方各拿50所幼兒園的學生做實驗,其中一派人讓這些孩子從3歲就開始拼命的學,在教室學數學、英語、德語、科學等各種孩子該學的東西,另一派這讓些孩子3歲開始拼命的玩,當然也學習,是不成體系的學習,主要是玩。到6歲時孩子就開始上學了,上1年級。
那么這個實驗的結果如何呢?俞敏洪稱,“(1年級)這時候以玩耍為主的孩子學習成績遠不及開始就學習的孩子;到了2年級,雙方差距縮小了一點,但是依然差的比較遠;3年級開始雙方的差距就明顯的縮小;到了4年級的時候就完全持平;到了5年級的時候,那幫玩的孩子的水平就超過了不玩的孩子。等到高中的時候,那幫玩的孩子兩個方面明顯突出,一方面是創造力、想象力、靈活性,另一方面是身心健康(度很高),而那些從小被逼著學習的孩子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這個實驗奠定了德國當今教育的基礎。”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