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趙秋雁:教育在新時代、新形勢之下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趙秋雁(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謝謝主持人,我的分享題
原標題: 趙秋雁:教育在新時代、新形勢之下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趙秋雁(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謝謝主持人,我的分享題目叫“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我是唯一一個學校的代表,也就是推動產教融合。
在這個主題當中,我們學者看到有幾個重點:
第一,新使命是什么?
第二,新時代、新形勢之下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第三,有哪些對策?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在治理現代化的主題上,我們國家實現了工業、農業、國防,現在是第五個治理現代化,我們提出了2020全面小康、2035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建設現代化強國。作為國家治理中的重要部分,作為民生之首的教育將對這一項任務做出怎樣的回答呢?這是我們的新使命。

下面我們看一下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我們知道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不平等、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里面,有的專家說德國的雙元制在職業教育當中很難適合中國,因為德國的第二產業需求很大,而且很發達,英國的有些專家也有點過于樂觀,說我們就像一個四梁八柱的盒子,它特別適用于各國,包括中國。但是,英國也有自己的國情,它在適應它的學徒制試點時,有它獨特的文化源源。
在這里我們的機遇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呢?在我們緩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過程中,在扶貧攻堅當中,職業教育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面向需求,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怎么回答這樣的新使命,抓住這樣的機遇,這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大家注意到有很多角度形容北師大,尤其是教育發展領域,你就要想高等教育、義務教育在我們當初70年前建國的時候,文盲率已經從當時的80%……現在義務教育的比例已經很高了,這個時候職業教育在扶貧攻堅領域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們的專業課程體制、現在的產教融合難點在哪?我們面向的不是行業,我們面向的是自己的學歷,今天很多企業討論需求的時候是面向市場,那我們到底誰面對專業,誰面對課程,誰面對師資?他們之間的合作點在哪兒?
我最后提出的是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核心的多元共治,企業的動力、行業的動力、學校的動力在哪兒?就是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就是面向社會,能夠推動扶貧攻堅、完成全面小康、治理現代化最核心的點。
在稍候的討論當中,我很期待能夠在怎么塑造職業文化、培養職業道德,從而設計出非常科學的、面向未來、面向行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