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多地普高錄取率超70%:越來越多的孩子上高中,中職的路在何方? 去年,一個歷史性的數字誕生了:全國超過六成的初中畢業生走進普通高中校園
原標題:多地普高錄取率超70%:越來越多的孩子上高中,中職的路在何方?
去年,一個歷史性的數字誕生了:全國超過六成的初中畢業生走進普通高中校園。普高招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36.20萬人。而在合肥、濟寧、深圳等地,普高錄取率已突破70%甚至接近80%。
當我翻開教育統計公報,看到這些數字,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情景。2001年,全國僅有三成初中畢業生能進入普高。如今,這個比例翻了一番。各地仍在持續擴建高中,增加學位,仿佛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
教育焦慮的緩解與轉移

“終于不用為孩子上不了普高而失眠了。”一位山東家長在采訪中的話道出了無數家庭的心聲。普高學位的擴增確實緩解了曾經的“普職分流焦慮”,但這是否意味著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廈門大學丁長發教授點出了關鍵:多措并舉下,不僅傳統普高在擴招,很多中專也開始招綜合高中班。這種“職普融通”的模式正在多地試點,濟寧就有15所這樣的學校。
中職教育的十字路口
當普高學位持續擴張,一個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面:中職教育將走向何方?
曾經,我們擔心的是普職分流帶來的過早定位;如今,我們可能需要擔心中職教育的存在價值。當七成以上的學生進入普高,中職學校是否只能接收“剩余”的三成?這會不會形成新的教育分層?
我走訪過一些中職學校,看到過真正優秀的職業教育如何改變學生命運。但也見過缺乏資源、信心和方向的職業學校,在普高擴張的浪潮中艱難求生。
中職的未來:不止是“備份”選項
當中職教育站在十字路口,或許它需要的不是被憐憫,而是重新定位。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不是“失敗者”的選擇,而是高質量的教育路徑。我們的中職教育是否也能找到這樣的自信?
職普融通提供了一個思路:打破普高與中職的壁壘,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與轉換空間。但這需要課程體系、評價標準、社會觀念的全方位變革。
結語: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普高擴招緩解了當下的焦慮,但教育公平與質量的追求永無止境。當我們為六成、七成的普高錄取率欣喜時,也不要忘記思考:我們為剩下的三成孩子準備了什么樣的教育?
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分流,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光芒,無論他走在哪條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