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中小學取消班主任?! 在常人的認知中班主任與學生陪伴最多,班主任基本上是班級的全域、全員、全面、全程、全權管理者,更貼切的說法是責
原標題:中小學取消班主任?!
在常人的認知中班主任與學生陪伴最多,班主任基本上是班級的全域、全員、全面、全程、全權管理者,更貼切的說法是責任捆綁者。
今天上網居然刷到下面這樣的信息:多地官宣取消中小學班主任。
中小學班主任最先什么時候設置的?

AI答曰:
(1)、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現代學制,中小學堂設“監學”或“舍監”,負責學生管理,可視為班主任的雛形。
(2)、教育學考試標準答案是:1952年《中學暫行規程(草案)》首次使用“班主任”稱謂,明確規定其工作內容(思想教育、家校聯系等),標志著制度正式形成。
取消中小學班主任最先什么時候提出的?
AI答曰:取消中小學班主任這一概念最早在2023年8月被提出。取而代之的是德育導師制。
取消中小學班主任到底是好是壞?各類人群意見不一。
本人的看法是:
(1)、教育最怕一窩蜂,像搞運動一樣,打著創新的旗號瞎折騰。
(2)、大學實行導師制,大學生心智基本成熟,中小學生豈可與大學生一比?
(3)、班主任壓力太大啦,尤其是當代,教育環境有時候太魔幻,連老師都有危機感!
(4)、班主任的事務太多了,上面有千根線,班主任就是下面那一根針,忙得不亦樂乎。
(5)、各學校評優晉級,不斷對班主任傾斜,實屬無奈之舉,班主任用青春鑄就平安校園。
(6)、導師制度,領導設計出將一個班分解出三個導師,看似全員上陣,有點分散經營味道。
(7)、最近喊得響的什么大德育教育模式,首問責任制等,人人有責,其實最終結局是無人擔責。
(8)、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先試點,逐步完善,有經驗便推廣,發現教訓就立馬整改,穩步推進。
(9)、以人為本,不能將老師神化。責任、權力、利益等因素,管理者即領導們,請慎吹你們手中的金喇叭。
(10)、取消中小學班主任,對于長期身處第一線的老師來看,我們第一感覺就是驚呼:“太好了”、“領導真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