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38還是83?小學乘法讓家長直呼頭疼 3個8的乘法算式是多少? 是8?3 還是3?8 近日 一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成為熱點 最近,小學二年級家長都接到老
原標題:“3×8”還是“8×3”?小學乘法讓家長直呼頭疼
“3個8”的乘法算式是多少?
是“8?3”
還是“3?8”

……
近日
一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成為熱點
最近,小學二年級家長都接到老師的提示:
現在和以前二年級所學習的乘法不同,所以請家長務必不能講錯!避免誤導孩子。
如:“有3個盤子,每盤8個水果,一共有多少個水果?”求3個8是多少?
以前列式為8x3或3x8,都算對,使用新教材后,只能列式為:8x3,如果寫成3x8則算錯。
若是孩子這幾天糾正不到位,后期三、四、五、六年級所有關于乘法的解決問題都會錯!請大家重視!再次強調,寫乘法算式,先找每份數寫在前面,再找有幾份寫在后面。
應列式為:每份數x份數=總數(相同的加數x相同加數的個數=總數)
請大家務必重視,孩子們后面還要解決更復雜的數學問題,務必把基礎打牢!
事情是這樣的↓
“3個2相加”
乘法算式怎么寫?
以前小學數學老師在講解“3個2相加”的乘法運算列式時,通常會列出兩種乘法算式:“2×3”和“3×2”,兩個結果是一樣的。
而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老師要求學生清晰掌握乘法算理,明確列式寫法為每份數×份數=總數,即3個2相加的乘法列式為2×3,2個3相加的乘法列式為3×2,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量×份數”的認知結構,了解倍數關系。
演武小學數學老師黃娜莉認為,現在和二年級的小朋友說“每份數x份數=總數”,他們可能還不會理解,她主張跟孩子這樣介紹:相同加數x個數=總數。
黃老師給家長發了一個輔助介紹:
為什么要這樣要求?
有數學老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反饋平臺上問了這個問題。
出版社是這樣答復:
乘法算式的寫法或者是符號表達,本身其實就是對乘法定義的一種約定,因此,這種符號表達的意義是唯一的,特別是在有具體情境的時候。
例1教學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提供豐富的同數連加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提煉出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幾個幾相加”表示的共同特征。所以在例1學生一開始接觸乘法的意義時,教材通過實際情境只給出了一種算式,即相同加數在前,相同加數的個數在后,為的是和情境更對應,方便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例2提供了圓片模型,這里的模型就比較抽象,從兩個方向看可以得出兩個算式(4x6,6x4),但它們結果是一致的,溝通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對于實際教學時,在教學完例2之后,要求學生列出乘法算式的題目,雖然按照約定應該將相同加數寫在前面,但如果學生將相同加數及其個數的位置寫顛倒了,教師評價時也盡量寬松些。
福州數學名師盧恬也在其公眾號《盧說數學》里討論了這件事,他也認為,不管哪個版本,不管哪種編寫風格,等你教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例1,再用行列矩陣的素材例2講了兩個乘數可以交換位置以后,再接下來,學生在列乘法算式的時候,就可以不必刻意安排乘數的位置了,學生可以隨意把兩個乘數的位置寫在哪里,只不過我們作為老師更希望的是,當他寫下算式時,能夠清楚地知道每個數字在問題中代表的含義。
用大白話說, 在孩子剛學習乘法的意義時,之所以只給出了一種算式,即相同加數在前,相同加數的個數在后,為的是和情境更對應,方便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但是,學會了后,后面的要求就沒有這么嚴格了。
回到從前?
也有網友表示,自己小時候學乘法就是這樣,嚴格區分“乘數”和“被乘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