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_国产精品无遮挡_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_久久青草伊人_日本高清不卡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资源_美女精品导航_欧美精品18videos性欧_中文字幕高清不卡_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來源:搜狐 發表于2025-09-15 18:59:45 編輯:時寒峰
摘要: 原標題: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因集中了一系列大科學裝置而知名。今年6月

  原標題: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因集中了一系列大科學裝置而知名。今年6月,大灣區大學(以下簡稱“灣大”)在這里正式成立。這是一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東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為主的公辦高校,也是最新誕生的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學之一。

  灣大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今年僅在廣東省內招生80人。物理類考生中,灣大在廣東的最低投檔分為622分,和華南理工投檔分數基本齊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灣大創校負責人田剛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首次招生結果超出預期,與灣大身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優勢有關。例如,學校現有近三百名教研人員,這意味著首屆學生將享受3:1的師生比。近日,這所致力于讓學生與大學共同成長的高校迎來了首屆新生的開學典禮。

  從主持籌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到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再到成為灣大的籌建負責人,田剛一直在進行高等教育的改革試驗。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新型研究型大學就是這樣一片“試驗田”。他為灣大定下的發展目標是“精理強工”。他希望,這里的改革,最終能為中國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條新路。

  不要陷入無意義的“卷”

  《中國新聞周刊》:6月19日,灣大才正式獲批,距高考志愿填報結束只剩兩周左右,這么短的招生宣傳窗口期內,為何灣大還能取得不錯的招生結果?

  田剛:灣大從6月20日正式開展招生工作,廣東高考6月25日放榜,29日開始填報志愿,到7月4日就結束。對我們來說,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招生工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作為一所剛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學生和家長對我們了解很少,招生咨詢時,許多家長不清楚什么是新型研究型大學,只關心我們是不是“985”“211”或“雙一流”高校。對此,我們需要仔細解釋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機遇。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幾乎“全員動員”,由各學科老師組成300多人的招生團隊,分區、分片深入廣東省多所中學。宣傳過程中,我們重點強調學校在人工智能、數學、機器人、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方向的師資優勢,學生能得到的關注、指導,相比多數傳統大學有一定優勢,這也是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要特點之一,因為“小而精”,可以對學生實行個性化培養。

  廣東省今年共有76萬高考考生,灣大最初定下的招生分數線目標為全省前2萬名。從最終招生結果看,超額完成了這個目標。我們希望明年招生人數能增加,并且擴大到廣東以外的地區。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這所新大學的校長,你心目中理想的學生畫像是怎樣的?

  田剛:我希望灣大的學生首先要對追求知識有熱情與興趣,在學習上能持之以恒;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后者,當學生們從應試教育為主的基礎教育階段走向大學后,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能力是決定其能否順利過渡的關鍵。

  我親身參與了今年的招生工作,我發現,選擇灣大的學生中,多數很有主見,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有一定主導性,而且家長也比較支持孩子的自主選擇,較就業等因素,更關注灣大能在其擅長的優勢方向上提供怎樣的資源。因此,我認為這是一種雙向選擇。

  現行教育制度下,高三階段學生主要的精力就是準備高考。因此,如果一個學生能在高三階段堅持下來,并且仍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進入大學以后,在個性化培養的激發之下,他一定有更大概率成才。

  灣大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球視野、終身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希望這些學生未來成為能快速適應變化、在科技創新中發揮顯著作用的高素質研究型人才。

  《中國新聞周刊》:灣大自身的定位是怎樣的?近年來,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先后成立,灣大有何獨特優勢?

  田剛:灣大的首要優勢就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這里經濟發展迅速,產業和人才集聚,人口結構充滿活力。灣大提出“大學+”的發展口號,其中“+”的對象就包括位于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和頭部科技企業,我們希望與它們開展深度合作。

  比如,灣大所在的位置,隔壁就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國家級實驗室和科學裝置。這兩者都和材料學科有關,所以我們優先籌建了物質科學學院,聚焦材料領域。灣大工學院的主要發展方向為機器人,也得益于大灣區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雄厚基礎。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重點布局6G通信技術,則與灣大毗鄰華為等企業密切相關。未來,我們的學科布局會繼續緊緊圍繞松山湖及大灣區的國家科技園區,也將為大灣區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

  同時,灣大非常重視發展基礎科學。我認為,基礎科學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長期效應,要建設高水平的理工大學,必須夯實理科知識基礎,特別是提升學生的數學、物理學科素養,而非局限于培養“工科思維”。在灣大人才培養目標的描述中,“基礎扎實”是第一條。基礎扎實與源頭創新相關聯,是第一性原理思維的支撐,灣大致力于培養具有源頭創新和第一性原理思維潛力的人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避免盲目跟風。

  因此,灣大的定位,就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中國,輻射世界,以理工為主、精理強工,能引領未來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興起,雖然源于服務國家新時期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但我們不應僅限于解決產業的具體技術問題,還應注重承擔更具基礎性、輻射范圍更廣的源頭創新研究,最終助力科技實現底層邏輯上的升級與迭代。

  《中國新聞周刊》:以“小而精”為共性特點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普遍對學生開放專業的自由選擇權,并在通識課程體系、專業培養方案等方面進行變革與創新。灣大在這些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田剛:灣大第一年開展通識教育,所有基礎課對全部學生開放。從大二開始進行分流,學生將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潛力后,自主選擇專業方向,這是院系和學生的雙向選擇。

  灣大還會安排基于學分的多專業學習路徑,在學籍管理方面也會進行相應調整。我們花了氣力研究每個專業的學分怎么設置,目前的方案是每個專業培養方案不超過 150 學分。同時,學校還要求在 150 學分內,要留有一定比例的任選課學分,希望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課后學習與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選擇與探索學習內容。這些設計都以“尊重選擇”為原則,并進行了一定的平衡。

  對于特別有天賦和興趣的學生,我們還會采取小規模實驗班的模式,進行個性化培養。目前,灣大已設置了數學和人工智能實驗班。未來可能進一步增加其他方向的實驗班。

  我在北京大學給本科生上課時,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課程已達到了研究生課程的深度,但部分大一學生依然會覺得“太淺”。對于拔尖人才,我們需要根據個人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實驗班采取彈性的選拔方式,通過學業導師與學生的充分溝通、對學生的考察,吸納那些真正對所選專業感興趣、基礎好的學生。如果學生加入了實驗班,發現“跟不上”或興趣有了變化,可以隨時退出。

  在科研方面,我們也采取靈活的培養方式。灣大的實驗室向所有感興趣的學生開放,但對于本科生參與科研,不作強制要求。我認為,學生在本科階段的核心任務還是夯實基礎。在學生還不清楚自己的優勢與興趣的時候,過早參與科研雖然能積累一定經驗,也可能制約其獨立科研能力的培育,不利于學生未來的長期發展。

  總的來說,灣大在人才培養上強調靈活創新、個性化培養?,F在有些觀點認為教育改革要“反內卷”,但客觀來說,完全摒棄“卷”是不現實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了解其真正的興趣和優勢所在,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讓學生正向地參與競爭,而不是盲目地擠入那些所謂“時髦”但自己并不擅長的賽道,陷入無意義的“卷”。

  大灣區大學建筑群一角 圖/視覺中國

  “要有長期主義的耐心”

  《中國新聞周刊》:無論人才培養還是學科布局,關鍵都在于人。作為一所剛成立的大學,并且坐標在東莞,灣大在引進人才時面臨怎樣的挑戰?如何克服?

  田剛:人才引進上,我們始終堅持高學術標準。比如,灣大先進工程學院院長王煜是享譽國際的機器人領域專家;大灣區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灣大講席教授夏志宏則是國際知名的數學家,解決了百年數學難題龐勒維猜想,全職加盟灣大后,已成為我們在人工智能方向的領軍人物。此外,學校還有一批非常優秀的青年學者,目前,教師團隊整體上比較年輕。

  對于已取得較高學術成就的知名學者來說,加入灣大不是來領導一個現成的、大而全的院系,而是可以自行選定方向,組建團隊,建設一個全新的學科或研究方向,是“從0到1”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創業”。對此,學校給他們提供了資源上的充分支持。同時,大灣區的區位優勢,也為國際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落地創造了良好條件。

  我的目標是,重點布局的幾個學科方向,灣大至少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以數學為例,我選擇的就是與北大等傳統綜合性大學不同的差異化競爭路徑。我們主要聚焦于應用數學、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前沿方向,并不追求在各個方向上全面鋪開,這是學科建設上的“小而精”。

  《中國新聞周刊》:灣大的教師團隊相對年輕?,F在,最困擾青年學者的就是“非升即走”,國際頂尖大學常用的“預聘—長聘制”在中國的實踐中已經變形。灣大如何構建自己的人才評價體系,讓青年教師跳出“卷論文”“卷項目”的焦慮與困境?

  田剛:我在擔任北大副校長時就分管過人事工作,經驗告訴我,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方面,要找對人;另一方面,要有長期主義的耐心,為人才成長提供充分的制度和資源支持。

  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一樣,灣大在聘用機制上也采取國際通用的“預聘—長聘制”,新引進教師通過6年的考核期后,可以晉升為長聘崗位。但我們的創新之處在于分序列管理,教研序列側重教學和科研,產業序列則關注教師解決實際產業問題的能力。對產業序列教授的評價,不看重文章,而是關注項目、產品、專利與科技成果轉化,關注教師為企業究竟解決了哪些真問題。

  對于教研序列的教師,灣大在制定考核標準時,也不設置論文、課題項目等需要量化的硬指標,唯一的標準就是小同行評議,尤其是國際同行評議。我們會重點考察其科研成果是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充分認可,學術獨立性對青年學者而言也至關重要。

  《中國新聞周刊》:下一階段,你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未來面臨哪些挑戰?

  田剛:在學校已完成初步建設、具備一定師資規模的情況下,當前最主要的挑戰集中在兩方面——人才培養和持續性的高水平人才引進。當然,想要管理好一所大學,還涉及各種復雜的平衡問題。比如,我們希望給老師充分的自由度去探索前沿領域的研究,但學校管理也需要規章制度,其中的平衡如何把握?行政團隊規模大了之后,是否會出現官僚化、行政化的問題?等等。

  對于新型研究型大學來說,優勢在于從零開始,制度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但其難點也正在于此:如何在一開始就把制度設計得更具系統性?如何讓多背景人員構成的隊伍形成合力、在理念上達成共識?對灣大而言,這將是發展早期要克服的關鍵挑戰。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員,新型研究型大學必然要遵守一些既定的制度。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新型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體制創新和教育教學改革繞不開的問題。

  此外,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總體偏年輕化,給學校注入活力的同時,部分教師可能在獨立招收研究生和承擔教學任務方面缺乏經驗。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未來,我們還需考慮如何引導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之間尋找平衡,讓兩者相互促進。

  新型研究型大學承擔著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使命。我認為,這些新型學校對傳統大學也會產生積極的促進與刺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崛起,不意味著對傳統大學的某種否定,二者應優勢互補,共同進行適應時代變化的變革。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突發!370所大學批量倒閉!留學生數量暴跌!澳高校大
突發!370所大學批量倒閉!留學生數量暴跌!澳高校大

原標題:突發!370所大學批量倒閉!留學生數量暴跌!澳高校大規模裁員!留學

觀察1分鐘前

生育率多年低迷 韓國中小學班級人數何以不減反增?
生育率多年低迷 韓國中小學班級人數何以不減反增?

原標題:生育率多年低迷 韓國中小學班級人數何以不減反增? 韓國近年生育率

觀察2分鐘前

報到遭勸退的自閉癥學生已順利入學:通過專業評估,
報到遭勸退的自閉癥學生已順利入學:通過專業評估,

原標題:報到遭勸退的自閉癥學生已順利入學:通過專業評估,確定具備就讀能

觀察6分鐘前

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原標題:一個學生配三名老師,大灣區大學來了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

觀察35分鐘前

這些新大學分數趕超“985”,專業隨便選
這些新大學分數趕超“985”,專業隨便選

原標題:這些新大學分數趕超985,專業隨便選 你們不僅僅是學生,也是這所大

觀察2025-09-13 16:16:25

熱搜!多位家長拒絕孩子和“多動癥”同學上課,后續
熱搜!多位家長拒絕孩子和“多動癥”同學上課,后續

原標題:熱搜!多位家長拒絕孩子和多動癥同學上課,后續來了 近日,多位家

觀察2025-09-13 16:10:49

“3×8”還是“8×3”?小學乘法讓家長直呼頭疼
“3×8”還是“8×3”?小學乘法讓家長直呼頭疼

原標題:38還是83?小學乘法讓家長直呼頭疼 3個8的乘法算式是多少? 是8?3 還

觀察2025-09-13 16:10:21

為了共和國的強大!曹德旺、王樹國勉勵新生
為了共和國的強大!曹德旺、王樹國勉勵新生

原標題:為了共和國的強大!曹德旺、王樹國勉勵新生 我們請來了清華、同濟

觀察2025-09-13 16:09:26

王興興后悔沒更早關注AI,宇樹科技7萬月薪招算法工程
王興興后悔沒更早關注AI,宇樹科技7萬月薪招算法工程

原標題:王興興后悔沒更早關注AI,宇樹科技7萬月薪招算法工程師 宇樹科技再

觀察2025-09-12 19:26:41

四川一高校向學生收“企業微信費”每人1200元?校方:
四川一高校向學生收“企業微信費”每人1200元?校方:

原標題:四川一高校向學生收企業微信費每人1200元?校方:自愿繳費,可交也

觀察2025-09-12 19: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