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家長稱鄭州一小學多名學生用餐后嘔吐,食堂今年換了承包商,為安全保障不允許學生帶飯,當地多部門介入調查 據讀特新聞報道,9月25日晚,多
原標題:家長稱鄭州一小學多名學生用餐后嘔吐,食堂今年換了承包商,為安全保障不允許學生帶飯,當地多部門介入調查
據讀特新聞報道,9月25日晚,多名網友發視頻稱,河南鄭州市管城區某小學多名學生在食堂用餐后出現嘔吐、腹痛等不適癥狀,部分學生甚至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9月26日,當地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有聽說這件事情,但現在還不能確定是不是食物中毒。”
目前,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均已介入此事的調查。

視頻發布者稱,視頻所拍攝的學生“是在學校食堂用餐后出現不適被送上救護車”,并稱截至事發“已經過去9個小時了,學校一直沒有給出回應”。
9月26日,記者聯系到發帖人陳女士(化名)。陳女士介紹,她的孩子在涉事學校就讀,當天(25日)中午,多名學生和老師在食堂吃完飯后,出現嘔吐等癥狀。她家孩子因比較挑食,用餐比較少,出現輕微嘔吐,而陳女士鄰居的孩子已住院治療。陳女士介紹,當天孩子反饋“中午吃的面條有異味”。
據介紹,學校食堂今年更換了餐廳承包商,學校出于食品安全保障,不允許學生自帶飯。
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是否和食堂有關?9月26日,記者多次致電某小學餐廳經理和XX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電話一直無人接聽。隨后,記者撥打涉事小學公開電話,學校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學生食物中毒的情況,不要相信網上那些信息。”
當地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有聽說這件事情,但現在還不能確定是不是食物中毒。”該工作人員表示,事發當天(25日),該局相關工作人員便前往學校進行檢查,但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目前,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均已介入此事的調查。
隨后,記者又致電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管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局已經介入此事,但結果還沒有出來。管城區衛健委接線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她還不清楚此事,但會去了解相關情況,之后會給記者回電。
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接到上述單位回電,當地也未就此事發布情況通報。
涉學校食堂食材采購,新要求發布:中小學和幼兒園嚴格執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
近日,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驗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旨在進一步規范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驗收管理工作,深化全國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健全校園食品安全制度體系,切實提升校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指引》強調,學校應在聽取學校膳食委員會、中小學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或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意見的基礎上,按照“三重一大”要求,采購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的供應商生產經營的大宗食材。學校食堂大宗食材供應商須具備合法經營資質,產品質量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具備相應供應能力,近3年內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查實食品安全事件,未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指引》要求,學校大宗食材采購應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制度,確保食材來源可溯、質量安全。采購食品及原料應遵循安全、健康、符合營養需求的原則,禁止采購、使用不合格食材。在驗收管理方面,要求學校建立“雙人或多人聯檢”查驗制度,集體驗收,公開透明。對于驗收不合格或禁止采購的食材,應當場退回或銷毀,并如實記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大宗食材采購數字化平臺,推進電子化票證管理。
《指引》對學校食堂大宗食材入庫及貯存管理、檔案記錄管理、從業人員培訓等關鍵環節管理進行規定,明確要求對入庫查驗驗收合格的大宗食材應及時入庫,登記相關信息,貯存管理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場地通風防潮,設置有效病媒生物防制設備,與有毒、有害等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建立大宗食材管理檔案,如實記錄全過程信息,專人保管。加強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培訓,確保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到位。
《指引》明確了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對學校大宗食材采購驗收的管理職責。要求學校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學校重要議事內容,每學期至少在食堂召開一次現場辦公會,中小學和幼兒園嚴格執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堅持學校食堂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完善大宗食材信息公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