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美國大學生就業遇冷,主要怪AI?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媒報道稱,今年春夏畢業的大學生正遭遇十余年來(新冠疫情特殊時期除外)最嚴峻的就業
原標題:美國大學生就業遇冷,主要怪AI?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媒報道稱,今年春夏畢業的大學生正遭遇十余年來(新冠疫情特殊時期除外)最嚴峻的就業市場,22歲至27歲的學位持有者的失業率已攀升至近十年來的峰值。
美國大學生群體的失業率不僅超過整體失業率水平,兩者間的差距更是創下三十多年來的新高。
大學生就業遇冷的背后,當下火熱的人工智能(AI)正愈發受到關注,它是否是造成這一困境的罪魁禍首?
形勢惡化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6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14.7萬人,失業率環比微降0.1個百分點至4.1%。這一數據已連續多月穩定在4.0%至4.2%的窄幅區間,勞動力市場總體保持穩定。
美國失業率維持低位主要得益于裁員相對較少,然而實際招聘率已回落至2014年的水平。此外,新增就業主要集中在醫療保健、政府部門及餐飲酒店行業,過去12個月里,在信息技術、法律服務、會計等大學畢業生密集就業的行業,就業增長始終處于停滯狀態。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警告稱,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惡化”。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22歲至27歲的大學畢業生平均失業率為5.8%,除新冠疫情特殊時期外,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且顯著高于美國失業率水平。
另有數據顯示,在截至5月的過去12個月中,美國剛畢業和正在求職的大學生失業率為6.6%,較上一年同期的6%有所上升。同樣排除疫情期間失業率異常飆升的特殊情況,這一數據大約是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年輕人正承受著諸多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專注于勞動力研究的智庫厄普約翰研究所(Upjohn Institute)高級經濟學家布拉德?赫斯拜因(Brad Hershbein)表示,“在經濟狀況不明朗時,最受影響的往往是企業初級崗位的招聘。”
AI或成就業寒流推手,尤其在信息技術領域影響顯現。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指出,應屆畢業生的失業現象在金融、計算機科學等技術領域尤為集中,而這些領域正是AI取得較快進展的地方。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28歲及以上擁有大學學位的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相關職業領域的就業人數僅微增0.8%。
企業的聲明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擔憂,科技行業已明確將AI納入招聘與裁員的決策考量。電子商務平臺Shopify與外語學習應用Duolingo的CEO均表示,未來招聘將以“先證明崗位無法被自動化”為前提條件。
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透露,公司已在借助AI工程師完成大量基礎編碼工作。他同時預測,未來12至18個月內,Meta的大部分代碼都將由AI編寫。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表示,AI在編程、深度研究等領域的進步速度遠超他的預期,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找工作將變得更加有挑戰性。不過,比爾?蓋茨認為,AI可能替代電話銷售等簡單工作,而在人類最具創造力的領域,更多是作為輔助工具存在。同時,生產力的提升將帶來積極影響,讓人們有更多機會投身更有價值的工作。
言過其實
盡管AI在大學生就業寒冬中屢被當作“靶子”,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將責任歸咎于它還為時尚早,大多數公司仍處于采用這項技術的初期階段。
職業社交平臺領英(LinkedIn)的美洲區經濟主管科里?坎滕加(Cory Stahle)表示,領英根據職業受AI影響的程度對職業進行了分類,并未發現在AI應用較普遍的職業和不普遍的職業之間,招聘情況有很大差異。
坎滕加表示:“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廣泛證據表明,AI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甚至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對年輕勞動者和年長勞動者的影響存在差異。”
此外,坎滕加認為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調整對科技行業招聘產生了顯著影響。疫情期間,美聯儲將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使得信息技術企業能以低成本借貸并大舉擴張;2022年為對抗通脹而啟動的加息,讓企業借貸成本攀升、發展難度加大,招聘節奏也隨之放緩。
經濟學家分析稱,利率低位期其實催生了特殊景象:數百萬美國人激增的網購與視頻會議需求,曾推動信息技術行業掀起招聘熱潮,但也埋下了企業人員過剩的隱患。
軟件公司Orgvue的方法與內容副總裁史蒂夫?凱利(Steve Kelly)表示,盡管AI確實減少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在專業服務領域,“但它對勞動力動態的影響或許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凱利認為:“20多年來,‘機器人將搶走我們的工作’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盡管炒作不斷,企業的業績仍然要歸功于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