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_国产精品无遮挡_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_久久青草伊人_日本高清不卡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资源_美女精品导航_欧美精品18videos性欧_中文字幕高清不卡_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 為什么會有隔代親的現象?
來源:芥末堆 發表于2018-10-09 08:24:33 編輯:張衡
摘要: 原標題: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 為什么會有隔代親的現象?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

  原標題: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 為什么會有隔代親的現象?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范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

  本文選自朱永新在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演講,相信能夠解決大部分家庭關于“隔代教養”的難題。

  目前,前者由于政策的調整已經逐步成為一個歷史的現象,但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格局。

  而后者則既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又有著現實的生活土壤,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重大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題。

  中國獨特的“隔代親”現象在中國的家庭關系中,隔代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里有幾個來自互聯網的段子:

  網友A:哎,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老子樂意,關你什么事!

  網友C:老爸病了在醫院輸液,心情不好不吃不喝。女兒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打電話給媳婦,媳婦一聽帶著閨女到醫院。閨女跟她爺爺說,你再不吃飯就不跟你玩了,老爺子一聽趕緊起來喝了兩碗粥。

  網友D:老媽每天打電話到家里,和小孫子親熱地說許多話。有一天晚上電話過來,要和小孫子通話,我告訴她孫子睡著了。她馬上要擱電話,我說老媽我們聊聊吧,老媽說,和你有什么好聊的?

  為什么會有隔代親的現象?

  1、中國有著重視家庭重視血緣關系的傳統。

  老一輩人經常把孫輩作為自己血脈的傳承,覺得自己來日無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續,這也是老人對于生的愿望的表達,自然對孫輩呵護有加。

  2、中國傳統家庭有著“尊老愛幼”,家族內部互相幫助的傳統。

  與西方強調獨立的傳統不同,中國的老人直接參與和幫助下一代養育子女,是長期形成的文化傳統。

  3、祖輩與孫輩的隔代親還有一個重要的情感依戀關系。

  隨著生理上的變老,老年人的智力和心理也會童稚化,他們對兒女的控制力逐步減弱,共同語言日益減少,而和孫輩之間則有著更多的天然接近性。

  4,祖輩與孫輩的隔代親,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在家庭成員中,最老的和最小的,即將消失的和正在新生的,是兩個互相補充、互相吸引的生命,加之在人生最初階段的朝夕相處,不僅祖輩會表現出主動的“隔代親”,孫輩的主動依戀也同樣非常明顯。

  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隔代親,是隔代教養的文化基礎。

  早在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老年學家伯尼斯.紐加頓就曾發現了祖父母隔代教養的五種模型:

  傳統正經型:循規蹈矩,保持對孫輩興趣但不會管太多;

  享兒孫福型:享受作為祖父母的悠閑,主要是和孫輩玩;

  替代父母型:完全接過養育孫輩的責任;

  智慧老人型:作為一家之主給出建議和支持,爺爺和外公通常只控制子女一代;

  關系疏遠型:不常接觸,只在節假日或特殊日子出現。

  據資料顯示,近二十多年間的美國,有5%—10%的18歲以下兒童與他們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10.9%的祖輩撫養孫輩至少六個月以上。

  但是,在我國情況卻有極大不同,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隔代教養。而且其原因更復雜,隔代教養比例、形式和參與度等等,也都明顯更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去年進行的《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輩參與教養的。其中幼兒園前為77.7%,幼兒園期間是72.9%,到小學階段仍占60.1%,農村祖輩教育更是高達90%以上。

  目前,生育二胎政策已經推出,祖輩參與教養的比例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特別大幅度的變化,尤其不太會有明顯的下降。

  因此,如何真正發揮祖輩教養的優勢,避免隔代教養的負面影響,是我們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社會命題。

  “隔代教養”真的省心嗎?首先,這種家庭教養方式存在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隔代教養的優勢

  1、經驗豐富

  首先,因為自己養育過子女一代,在育兒方面有著相對豐富的經驗,尤其在子女初為人父母的時候,會在具體的養育過程中發揮成為年輕父母主心骨的作用。

  其次,祖輩有著積累了幾十年的豐富的生活經驗,無論是照顧孫輩的日常起居,還是協助子女的衣食住行,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經驗優勢,提供幫助。

  再次,祖輩的人生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在孫輩成長過程中甚至子女工作和生活過程中遭遇到的問題,祖輩都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優勢提出建議。

  2、時間充沛

  新父母往往出于事業剛剛起步的關鍵期,基本沒有剩余的精力和時間撫育孩子。而祖輩多已退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心幫助子女照看孫輩。

  3、情感親近

  傳統觀念中對“含飴弄孫”的幸福追求,讓祖輩教養不僅能夠給予孫輩更多的情感付出,同時也能讓自己享受到生命延續的滿足感。

  同時,祖輩在對孫輩付出的過程中,可以贏得子女及其另一半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擁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隔代教養的劣勢

  當然,隔代撫養的弊端同樣明顯:

  1、觀念相對落后

  祖輩作為隔代長輩,在教育和撫養孫輩過程中,往往受自身所處時代和環境所限,教育理念落后陳舊,經驗也往往過時,不能適應當下的育兒需求,甚至因此造成和子女及其配偶之間的矛盾。

  比如我們經??吹揭恍┈F象,很多祖輩覺得孩子聽話就好。為了讓孫輩聽話不煩人,甚至把孩子交給手機游戲、電視動畫片等等,造成孩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心靈也受到不良的影響。

  2、方法比較陳舊

  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會用,在孫輩許多行為面前束手無策,是許多祖輩共同的煩惱。對于他們來說,育兒方法的獲取渠道相對封閉單一,且不能隨著現在孫輩成長的新環境而做出適當調整,以至于不能適應孫輩成長的需求。

  3、邊界劃分不清

  情感邊界和行為邊界不清晰,導致育兒過程出現分歧甚至矛盾,引發家庭矛盾,造成孫輩成長的負面影響。

  比如有的年輕父母抱怨,自己剛對孩子提出要求,轉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偷偷帶著孩子違反,還給孩子打掩護,祖輩和孫輩形成統一聯盟對抗父母,父母稍有不滿,就會被祖輩抱怨不孝,說自己辛辛苦苦付出子女還不領情。由此引發的矛盾也比比皆是。

  如何打造完美的隔代教育?在我國,家庭教育問題歷來都存在。我們提出的家庭教育,本質上更應該是一種家庭中所有成員共同面對和接受的教育,即成為“家庭教育共同體”。

  更新家庭教育的理念

  理念改變,關鍵是要讓父母和祖輩等家庭教育共同體的成員樹立正確一致的兒童觀。

  首先,要認識到父母是兒童成長的首要責任人。隔代撫養,祖輩不應該替代父母承擔責任,而應該發揮輔助、協助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祖輩對父母教育子女出現的異議,應該私下溝通和交流并最終尊重父母的選擇。而作為父母,也不能將子女撫養的責任一味推給自己的父母,應該主動進行學習,掌握教育子女的技能,并適當借助自己父母的經驗,在其幫助下進行家庭中的子女教育。

  其次,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兒童擁有的生存、發展、受保護、參與等權利。祖輩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甚至在自己子女教養的過程中,物質條件遠不及當下富足,所以更愿意為孫輩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彌補自己心理上的歉疚,而對于孫輩的心靈發展習慣養成等方面卻相對重視不足。

  現在年輕的父母們成長的時代,較之以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對子女成長的重視,也逐漸從物質條件的滿足轉向精神生活的充盈,但同時這也引發了父母和祖父母教育的沖突。

  唯有教養者統一的兒童觀、發展觀,讓父輩和祖輩真正思考兒童發展的問題,以科學的方法教養兒童,才有可能解決這些沖突。

  完善隔代教養的模式

  在我國,隔代教養狀況雖然有比較明顯的城鄉差異,并根據孫輩年齡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按照祖輩和父輩在教養過程中參與程度的不同分為四種不同的模式:

  一是“單一的父輩教養,祖輩基本不參與教養”的模式。

  二是“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模式。

  三是“祖輩為主父母為輔的聯合教養”。

  四是“單一的祖輩教養,父母基本不參與教養”。

  其中與隔代教養相關的是后三種模式。著后三種模式中,還有祖輩與子女一起居住和不一起居住等模式。

  實踐表明,第二種教養模式是最合理的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兼具了兩代人的教育經驗和智慧。

  所謂完善隔代撫養的模式,就是要建構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共同體,發揮父母和祖輩的各自教育優勢。

  一方面,父母應該承擔起撫養孩子的主體責任。

  另一方面,祖輩應該在教育中發揮自己的經驗豐富、精力充沛優勢等,增加孩子的人際交往圈,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厘清隔代教養的邊界

  隔代教養的邊界問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

  首先在育兒決策方面,應該確認孫輩撫育責任的從屬關系。也就是說,對年輕一代父母的育兒決策,祖輩應該給予尊重。畢竟承擔直接育兒責任的,還是父母。

  其次,在育兒方法方面,祖輩應該和父輩暢通溝通渠道,以溝通取得相互之間的信任和支持,采取真正吻合孫輩成長的科學的方法。

  整合隔代教養的資源

  隔代教養不僅僅是家庭的事情,也不能局限于家庭的場域。需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讓孩子能夠走進大自然,走進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兒童樂園、青少年中心等各種場所,進行多方面的教育。

  一是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

  在城市,社會教育資源相對較多,祖輩和父母應該盡可能抽出時間陪同孩子走出家庭,在大自然中,在各種社會教育機構中體驗、學習、研修。

  二是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

  近些年,家校合作共育已經被空前重視,在《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要發揮家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很多學校也在以“家校合作委員會”等方式將家庭卷入教育形成合力,同時也從學校的角度開辦“父母學校”“父母講堂”等,提供面向父母和祖父母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輔助機構。

  發展專業化的教養機構,也是今后家庭教養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年兩會,民進中央提出《關于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提案》,希望需整合全社會的資源,鼓勵社區、企業、公益組織等各種社會力量投身2-3歲托兒機構的建設。

  共讀、共寫、共同生活

  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是新教育實驗提出的重要理念。

  一是親子共讀。

  無論祖輩如何傾情付出在孫輩的撫育方面,都無法替代父輩陪伴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所以在家庭中,仍然應該以父輩參與和陪伴孩子成長為主要形式。

  父母可以借助現代通訊手段,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寫親子日記,通信、電話、視頻語音等方式,和孩子生活在共同的語境中,擁有共同的語言密碼,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父母缺席了自己的成長,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才能夠得以健康發展。

  二是親子共寫。

  親子共寫有許多形式。新教育有一個聽讀繪說的項目,本質是就是一種親子共寫。

  “聽”,是孩子專注傾聽父母或老師講述圖畫書等故事,理解內容并回答相關問題,這種親子或師生共讀,是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讀”,是孩子在聽過之后進一步獨立閱讀,主動思考,獨自深入故事情境,是對提升閱讀力的訓練。

  “繪”,是孩子把聽過的故事用圖像復述、或接龍、或同主題創作,以涂鴉的方式畫出來,是增強想象力的訓練。

  “說”,是以涂鴉的作品為提綱,孩子用口頭語言進行豐富而完整的闡述,是提高表達力的訓練。

  三是共同生活。

  陪伴是最好的共同生活。在許多家庭,父母與孩子很少在一起,祖輩往往把孫輩交給電視或者IPAD,孩子要么缺少陪伴,要么是無效陪伴。共同生活就是要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與孩子一起共同閱讀,共同出游,共同探索,共同交流。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新
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新

原標題: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新力量顯而易見

觀察4小時前

學分不達標本科變專科 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學分不達標本科變專科 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原標題:學分不達標本科變???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根據《長江日報》

觀察4小時前

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發布 我們在國際的教育水
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發布 我們在國際的教育水

原標題: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發布 在國際上是什么水平呢 近日,教育部

觀察4小時前

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 “大學淘汰
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大學淘汰

原標題: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大學淘汰制發廣泛關注 華

觀察6小時前

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原標題: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觀察8小時前

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到“三力”驅動產品迭代
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到“三力”驅動產品迭代

原標題: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三力驅動產品迭代 今年是前途出國高速發展的第

觀察2018-10-17 17:11:08

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原標題: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該規定一出臺即引發廣大網友們的熱議

觀察2018-10-17 15:45:46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原標題: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從功能主義思路看,

觀察2018-10-17 14:26:10

沒批作業家長被懟 誰應該反思
沒批作業家長被懟 誰應該反思

原標題:沒批作業家長被懟應該反思 近日,網曝江西安吉幾名家長因未批改作

觀察2018-10-17 13:51:17

推廣通用規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推廣通用規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原標題:推廣通用規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小學生走

觀察2018-10-16 14:5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