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5日-26日,以數智技術賦能新質教育為主題的第二屆GIS教育大會暨全國高校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在武漢大學舉辦。大會由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10月25日-26日,以“數智技術賦能新質教育”為主題的第二屆GIS教育大會暨全國高校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在武漢大學舉辦。大會由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創新中心、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來自全國高校GIS專業負責人、教師近300人共聚珞珈山,共同分享數智技術賦能GIS教育的最新成果。大會同期還舉行了全國高校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
錨定方向,多角度擘畫GIS教育新未來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何蓮在致辭中指出,面對新時代給出的“教育考題”,作為中國GIS教育的開拓者,武漢大學堅持立足學科優勢,以“技術與學科融合、教育與產業融合、國際合作融合”為核心路徑,探索高素質GIS人才培養之道。她提到,武大整合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及全校地理學資源,將深度學習、大模型等數智技術融入空間分析課程,逐步構建起“GIS+AI”新生態;與多家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合作,將真實實踐項目引入課堂,打造“實戰育人”新模式;積極探索與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深入推動中國標準、中國方案走向世界,拓展出“全球勝任力”新格局,助力培養既順應數智技術浪潮,又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

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師范大學湯國安教授在會上致辭。他談到,GIS作為空間認知與數字技術融合的學科,不僅重塑了地理學的范式,更成為推動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這一成就源于一代代GIS教育工作者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堅守,對“產教融合”育人路徑的探索,對“學科創新”核心目標的追求。針對當前GIS教育面臨的時代命題,他提出以“三個貫通”破題:貫通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夯實地理核心理論并融入AI、物聯網等課程,構建“厚基礎、強交叉”的課程體系;貫通課堂教學與實踐創新,依托產學研平臺讓學生在項目中培養“從數據到決策”全鏈條能力;貫通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引入全球GIS資源的同時立足國情,培養兼具全球治理能力與服務國家戰略擔當的人才。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地理信息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GIS服務向多維度、智能化、實時化的時空信息服務躍遷,以超圖軟件為代表的國產GIS軟件成果顯著,但產業發展仍需更多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推動產業變革,國產GIS軟件成果顯著,但仍需培養更多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多方協同努力下,GIS教育已形成“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為進一步推動GIS教育適配產業需求,他提出從構建“空間智能+”課程體系、打造“虛實結合”教學實踐平臺、借鑒“雙師型”理念推動企業與高校師資雙向流動三方面發力,探索數智技術賦能新質教育路徑,共促GIS教育高質量發展。

雙軌發力,聚力打造GIS人才培養新局面
當前,地理信息科學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災害監測、智慧城市等眾多領域應用廣泛,這對高校培養具備扎實實踐能力與創新素養的GIS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銜接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加快建設符合教育強國目標、彰顯中國特色的GIS實踐與應用類高質量教材體系,成為一項兼具現實緊迫性與深遠戰略意義的重要任務。
大會舉行了“全國高校地理信息科學實驗教學叢書”教材編委聘任暨配套資源對接儀式。超圖軟件將提供“SuperMap GIS 2025”教育版軟件產品及相關技術資源用于支持“全國高校地理信息科學實驗教學叢書”系列教材編寫工作。會上,超圖軟件副總裁兼華中、華南大區總裁孫鵬,超圖軟件總工程師兼平臺產品線總裁胡中南代表超圖軟件,向教材編委會主任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教育工委會主任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張書亮教授,教材主編南京師范大學熊禮陽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吳浩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李晶教授,云南師范大學洪亮教授提供軟件產品。

清華大學出版社理工分社社長陳明、教材編委會顧問湯國安教授,為受聘教材參編教師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黎華、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院長助理黃驍力、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位宏、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梅新、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肖佳、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副院長劉憲鋒頒發聘書。

回溯2024年,在首屆GIS教育大會上,舉行了GIS+教材編委會成立儀式,旨在打造一套契合時代要求、支撐人才培養的高水平教學資源。一年來,全國高校地理信息科學實驗教學叢書的編寫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扎實且系統的進展。展望未來,編委會將積極規劃“GIS+應用系列教材”,著力塑造更為完善的GIS教學體系,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將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創新生態,通過編委會的專業指導與企業的實踐活力緊密結合,打破學科與產業間的壁壘,提升學生專業實戰能力,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在2024年首屆GIS教育大會上啟動的“全國高校GIS產教融合育人行動計劃(第一批)”,除超圖軟件外,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加入。歷時一年的探索與實踐,該計劃在課程共建、平臺搭建、師資提升、交流互動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本次大會上,舉行了全國高校GIS產教融合育人行動計劃(第二批)發布儀式,多所高校加入該計劃。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副院長林軍、中國礦業大學環測學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系副主任孫亞琴、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地理信息科學系主任汪宙峰、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武志濤、內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長安、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院長吳志峰、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地理信息科學系書記王磊、浙江工業大學地理信息學院副院長吳煒超圖軟件副總裁龐靜、超圖軟件集團品牌首席劉宏愷參加儀式。

未來,各方將在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的整體框架下,持續深化合作,共建實踐平臺、共培師資隊伍、共辦交流活動,致力于讓GIS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
思想碰撞,多維度共探數智技術賦能GIS教育新路徑
10月25日上午,在大會主題報告環節上,湯國安教授,超圖軟件董事鐘耳順,西部資源環境地理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昆教授,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沈煥鋒教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信息地理學系主任杜世宏教授,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力武圍繞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背景下GIS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地理空間思維表征與GIS技術、信息地理學未來發展方向、武漢大學地理學本科人才培養數智化探索與實踐,以及國產GPU賦能GIS教育等維度,展開了前瞻分享。
10月25日下午,在大會專題報告環節上,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衛星應用前沿交叉研究院董衛華教授,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超圖軟件董事長宋關福,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信息地理學系主任年雁云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明冬萍教授,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梅新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陳爽教授,河南大學地理科學與工程學部、河南省大氣污染實驗防治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宏權教授,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閆利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地理信息科學系主任趙建軍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軍教授就地理教育提升大學生空間能力的腦與行為研究、空間智能體技術創新應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質量提升路徑、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遙感課程群建設、產教融合視角下GIS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拔尖人才培養模式、GIS人才培養國際化路徑等主題作了報告。
大會還舉行了主題沙龍環節。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兼信息地理專委會副主任、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院長吳志峰教授擔任主持人,與湯國安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長吳浩教授,國際制圖協會高精地圖委員會主席、武漢大學杜清運教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劉瑜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劉慧平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關慶鋒教授,中國地理學會空間綜合人文社會科學工委會主任、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秦昆教授聚焦“面向新質生產力:GIS教育數智化轉型與創新”分別發表了觀點,為行業發展提供多元思路。

10月26日,大會舉辦了兩個分論壇。在“AI技術賦能的GIS專業升級路徑”分論壇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超圖軟件的專家聚焦AI賦能GIS課程建設及實踐教學作了分享;在“AI驅動的GIS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分論壇上,蘭州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武漢大學、云南大學、滁州學院、超圖軟件的專家結合行業需求與院校特色,聚焦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作了分享,為不同類型高校提供可借鑒的育人方案。
當天還舉行了全國高校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會議由湯國安教授主持,全國80余位高校院長(系主任)參加,就專業建設與國標課程修訂進行研討。
大會設置了展覽展示區。展區集中展示了國產桌面端GIS、云GIS服務器、新一代遙感軟件技術、地理空間AI、新一代三維GIS等相關產品和技術。同時,還重點展現了超圖軟件與南京師范大學聯合打造的成果,包括GIIUC教學實驗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教學一體機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在飛騰機箱+臺式機、摩爾線程AI算力本、摩爾線程大模型推理一體機等國產硬件上運行順暢,為產教融合育人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展望未來,勾勒GIS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在大會的閉幕式上,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任福教授作總結發言。他表示,兩天時間,近40位專家學者圍繞數智技術賦能新質教育、AI重塑教學模式等議題展開分享,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溫度;近200所高校代表跨地域交流,凝聚著對GIS教育事業的熱忱。GIS教育改革任重道遠,需持續探索,希望以大會為契機,各方攜手擁抱數智變革,共創GIS教育美好未來。

大會舉行了交旗儀式。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任福教授代表本次大會承辦單位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向“第三屆GIS教育大會”承辦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李紅波教授遞交大會會旗。

本次大會由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測繪學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承辦,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協辦,并得到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虛擬教研室、GIS教學及應用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地理學會基礎教育分會、地理信息技術基礎教育虛擬教研室、武漢大學出版社、測繪出版社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