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超過一半孩子正在遭遇新型霸凌!這些信號千萬別忽略 去年開學季曾發生過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 視頻中,多名學生被一名短發女孩在不同場合
原標題:超過一半孩子正在遭遇“新型霸凌”!這些信號千萬別忽略
去年開學季曾發生過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
視頻中,多名學生被一名短發女孩在不同場合扇耳光,其中包括路邊、室內、窗戶邊等場景。
官方通報出來后,家長群里都炸開了鍋。
每次看到這類新聞,都著實讓人膽戰心驚。

但除了這些會讓孩子身體受傷的肢體欺凌外,還有一些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的欺凌方式。
那就是——隱形欺凌。
01什么是隱形欺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在2020-2022年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做了調研,結果顯示:
超過一半的學生都遭受過校園欺凌。
比如:
東西被偷(52.8%)
被捉弄取笑(37.2%)
被辱罵(33.7%)
被教師體罰(28.3%)
東西被故意損壞(20.2%)
被歧視(19.1%)
不許上課(15.4%)
被孤立排斥(14.1%)
受到暴力威脅或恐嚇(13.2%)等等
隱形欺凌,就是指那些不容易被肉眼察覺,卻實實在在對孩子心理和精神造成傷害的霸凌行為。
它不像肢體沖突那樣明顯,卻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比如在學校里,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玩,卻故意不叫上某個孩子,讓他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
又或者,在小組活動時,大家都默契地不把某個孩子算進自己的小組,讓他被孤立在外。
這種孤立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不被大家接納,從而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自我懷疑。
再比如,有些孩子會用陰陽怪氣的語氣和別人說話,表面上好像是在開玩笑,實際上卻在貶低對方。
“大家都別跟他玩。”
“你要是敢告老師,你就等著吧!”
“你咋考這么好,是不是打小抄了?”
“我們聊我們的,別管他,他又聽不懂。”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都是“隱形欺凌”的表現,卻因為其隱蔽性,往往容易被忽視,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02家長如何發現孩子是否遭遇新型霸凌
孩子遭遇新型霸凌后,通常不會直接向家長傾訴,而是會通過一些行為和情緒的變化發出信號。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日常表現,及時察覺這些異常。
在情緒方面,原本開朗活潑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易怒、愛哭,晚上睡眠質量變差,頻繁出現失眠、做噩夢的情況;
行為上,孩子可能會拒絕上學,找各種借口裝病請假,回家后不再像往常一樣積極參與戶外活動,而是長時間躲在房間里,不愿與人交流,甚至偷偷藏起作業本或課本;
社交方面,孩子不再提及班里的同學,對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不愿意接聽同學的電話;
自我認知上,孩子常常會自我貶低,頻繁說出“我很笨”“沒人喜歡我”“我什么都做不好”等自我否定的話語;
身體上,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肚子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傷行為,如咬手指、抓手臂等。
如果孩子出現了上述兩種及以上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與孩子耐心溝通,了解背后的原因。
03如何教孩子正確應對新型霸凌
1、教會孩子勇敢說不
很多孩子在面對不合理要求時,因為害怕失去友誼或者遭受報復而選擇默默忍受。
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不會讓自己感到痛苦和委屈。
當遇到同學提出代寫作業、幫忙做不合理的事情等要求時,要勇敢地拒絕,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態度,比如可以說“這是你自己的作業,我不能幫你寫”“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沒辦法幫你做這件不合理的事”。
讓孩子明白,拒絕不合理要求是對自己的尊重,并不會因此失去真正的朋友。
2、被誣陷時教孩子有力反駁
當孩子遭遇謠言詆毀被誣陷時,家長要教導孩子學會有力地反駁。
告訴孩子在面對誣陷時,保持冷靜,要求對方拿出證據,理直氣壯地說“你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這是污蔑”“如果你再繼續污蔑我,我會告訴老師和家長,甚至報警處理”。
通過這種強勢而理性的回應,讓霸凌者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會得逞,從而有效震懾對方,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樹立起保護自己的信心。
3、給予孩子情感支持與信任
當孩子鼓起勇氣向家長傾訴自己遭遇霸凌的經歷時,家長的反應至關重要。
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度的憤怒或焦慮,以免讓孩子更加害怕和緊張。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述,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用溫暖的語言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對孩子的共情,比如“寶貝,我知道你經歷這些一定很難受,媽媽/爸爸非常理解你的感受,這不是你的錯”。千萬不要說出“別計較,小事一樁”“為什么別人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這類傷害孩子的話,這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遭受霸凌是自身的問題,從而關閉傾訴的大門。
同時,要感謝孩子的勇敢和信任,告訴孩子“謝謝你愿意和爸爸媽媽說這些,你真的很勇敢,只有你告訴我們,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你”,并詢問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幫助他,尊重孩子的意愿,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話語權。
4、與學校積極溝通協作
如果孩子遭遇的霸凌情況較為嚴重,家長要及時與學校溝通。
向班主任或學校相關負責人詳細說明孩子遭遇霸凌的具體情況,提供準確的信息和細節,請求學校介入調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學校可以通過在班級中開展反霸凌主題班會,加強對全體學生的教育,讓大家認識到霸凌行為的危害;對霸凌者進行批評教育和心理輔導,糾正其錯誤行為;關注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家長要與學校保持密切的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后續情況,確保霸凌行為得到徹底制止,孩子能夠重新回到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中。
“新型霸凌”如同一道隱形的圍墻,將孩子困在孤獨的牢籠里。
最好的破墻工具,是父母給予的無條件愛和信任,是教孩子說“不”的勇氣,更是整個社會對隱性暴力的零容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