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暑假,是教師找回自己的季節 教師平常勞碌,常常無暇甚至無力顧及自己的家,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一個困境講臺上精神抖擻,回家后身心俱疲;
原標題:暑假,是教師找回自己的季節
教師平常勞碌,常常無暇甚至無力顧及自己的家,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一個困境——講臺上精神抖擻,回家后身心俱疲;對學生誨人不倦,對子女只剩敷衍。用心經營家庭,才能被家庭反哺;熱愛生活,才能被生活所愛。對于一名教師而言,用心經營家庭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本質的回歸,因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懂得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教育的真諦在于用生命影響生命,倘若我們自己的生活過得無滋無味,又如何教導學生“生活處處是學問”?所以我們自身應該先做個優雅生活者,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以真實的生命狀態影響學生,才是對“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的生動詮釋。

養護關系
親情一盞暖平生
身邊人尤其是家人構成了你最真實、最常態的生活環境,直接決定幸福指數的是自己與身邊人的關系質量。
作為教師,如何對待家人,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家庭觀。一名懂得經營家庭的教師,能用行動告訴學生:愛不是犧牲,而是相互信任、彼此成全。懂得經營家人關系,往往更懂得學生的感受和需求;能處理好家庭沖突,往往能更從容地處理教室里的裂痕和矛盾。
家人關系的經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對待伴侶,首先是尊重對方的“自由時間”,支持對方的社交圈;其次是創造兩個人的“專屬時間”,或是一起喝茶、看書,或是分享各自的趣事、煩惱和想法,或是修復一些裂痕。
對待子女,暑假與孩子在家的相處時間大大增加,成為親子關系升溫的黃金期,需要我們在親密與獨立、引導與放手之間找到動態平衡。
對待長輩,帶老人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或是拍張全家福,或是用心體察老人的付出,都可以讓老人感覺到自己被看見、被在乎。
人的一生所求,便是幸福生活。何謂幸福生活?用細水長流的心,在晨起暮落的歲月里,家人圍坐,燈火可親,生活有節奏、有溫度,便是幸福生活。
養些花草
一草一木皆養心
我在陽臺和客廳養了不少花草,琴葉榕、愛心榕、幸運木、金山棕、量天尺、三角梅,等等。一方陽臺成了一處生態微縮宇宙,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開辟出一片自給自足的天地,盈滿色彩和芳香。
剪幾枝月季放置于餐桌,或是剪一枝繡球放置于書房,讓書香、飯香和著花香,瞬間覺得日子都帶著芳香。
養花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類花草的習性不一。三角梅耐旱,琴葉榕喜光,藍莓需酸性土,尊重它們的習性,如同教育中的因材施教,讓它們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才會生機勃勃。
當然還要耐得下心靜待花開。記得養護天堂鳥和量天尺足足三年,遲遲未見動靜,我查閱資料才知它們是夜里開花,于是晚上守著,果然目睹了一場無聲卻盛大的花事。
養花也需因材施教、靜待花開,我竟在養花的經歷中得到了與育人相關的啟迪,那個將教師比作園丁的比喻,實在生動形象,既道出了師者的匠心,也詮釋了成長的本質。
潔凈居所
拂塵亦是拂心塵
當生活一團糟時,如何改變?從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看,打掃房間是一個具體可行且“療效”顯著的辦法。工作時腦力消耗太多,收拾衛生是手腳運動,對于大腦便是一種休息,可以讓自己在慢慢“蓄電”中恢復元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做家務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小事,做好這些小事,便會有種“掌控感”“秩序感”。
利用暑假徹底整理一遍所有的柜子。如何收納?我的辦法是,先做好空間規劃和布局,設計好動線,動線合理了,空間使用起來就協調,收納才不會太累;根據個人習慣,備齊衛生工具并固定存放,取用就非常方便。
家是一個人生活中最大的磁場,經營好自己的家,本質上是建立內在的秩序,并在這種秩序里安放身心,使其成為一座庇護自己的風雨茅廬。
我們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然后才是教育工作者。暑假對于我們的意義,不僅在于休憩和調整,更在于重新發現三尺講臺之外的那個“我”。簡言之,暑假,是教師找回自己的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