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開學做噩夢的老師,被全網群嘲了 刷到條新聞,說是臨近開學季,老師們的情緒普遍不太好。 眾多青年教師深陷焦慮,晚上睡覺都睡不好。 他們
原標題:開學做噩夢的老師,被全網群嘲了
刷到條新聞,說是臨近開學季,老師們的情緒普遍不太好。
眾多青年教師深陷焦慮,晚上睡覺都睡不好。
他們常常做噩夢:
夢到自己上課遲到;
夢到學生在校園里打鬧闖禍了;
夢到家長在校門口說自己壞話;

還有夢到校長安排自己做班主任,那場面簡直比泰國征兵還酸爽。
九派新聞采訪了一些資深教師,他們表示這種現象很正常。自己年輕的時候也經歷過開學焦慮。
一來是因為新學期即將開始,為“沒玩夠”感到煩惱,也為提前備課感到煩躁。
二來是想到馬上要接觸一批新學生,不知道他們是否乖巧聽話,越琢磨越憂心忡忡。
不過,隨著年齡和教齡的增長,和學生和家長和領導打交道的經驗豐富了,類似的焦慮就會慢慢消失。
說起來,老師抱怨“不想開學”、“不想工作”本來不是什么大事。
畢竟,人類的天性就是熱愛玩耍、討厭工作,我們每個人都一樣。
但這事上熱搜之后,卻在網上引發了不少爭論。
聽到教師群體自述開學焦慮,網友們炸鍋了。
有人調侃,老師的開學焦慮就是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
“他們每年都有帶薪的寒暑假,居然還不知足?”
有人直言,這就是放假太多的后遺癥。
要知道,天天為生計奔波的打工人才沒時間焦慮呢。
還有人感慨,現在的青年教師真是越來越嬌氣,越來越不懂吃苦耐勞了……
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到老一輩教師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
總之,相關新聞的評論區挺負面的。
在留言網友的認知里,教師應該是一份崇尚奉獻和自我犧牲的事業。
你不能談錢,因為談錢太庸俗;你也不能談休息,因為這事兒不符合老師偉光正的形象。
如果真覺得又累又焦慮,可以直接辭職不干。
反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平心而論,我覺得真沒必要對老師冷嘲熱諷。
他們不想開學,并不只是因為好逸惡勞,而是因為開學之后高強度的工作模式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這些數據。
首都師范大學的一項調研顯示: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白天在校工作時間已經超過每周40小時。
義務教育教師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13.75小時,其中有超過半數的教師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及以上。”
假設老師們雙休天不工作,就用5天來計算他們一周的工作時長,他們的周平均工作時長也能達到68.75小時。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是48.5小時。
撇開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就從這個角度看,帶薪寒暑假更像是給老師們的加班補償,而不是額外福利。
所以,別指責人家老師“不懂吃苦”、“不懂奉獻”。
平日里,他們從備課教學到課后服務,明明沒少吃苦,也沒少奉獻。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要說了:
“教師這個職業雖然工作時間長,但工資也比一般牛馬高多了,某些優質的公立學校招聘老師開出的年薪都能達到50萬開外。”
確實,我們的確能在新聞里看到某些中小學教師的薪水高到讓人驚掉下巴。
完全能夠媲美互聯網大廠:
但這種個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如果從統計數據來看,你會發現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基本處在社會的中等水平。
體制內教育工作者的年薪平均數是126185元,遠低于金融業和信息技術行業。
而且比采礦、電力、交通運輸、衛生和社會工作來得都低:
體制外教師的平均年薪更少,是60719元,比很多行業都低。
當然,如果拿體制內教育工作者的薪資去對標體制外各行各業的薪資,那體制內教師的收入確實比不少民企牛馬高出一截。
但這種差距也沒什么問題吧。
畢竟他們的工作時間更長,多勞多得合情合理。
而且他們還承擔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這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理應匹配優渥的待遇。
有人開玩笑說:“過幾年沒學生了,老師就不會有開學焦慮了。”
這倒是個事實。
前幾天有條新聞剛剛刷屏,說是上海浦東某個小學只招到22個新生。
因為這個學校對口地段的好幾個小區都已經動遷了,地段里適齡入學的小朋友就只有這么多。
原本校方打算為新生安排5個班級,23名專職教師,現在看來開一個班就夠了。
雖然這個案例比較特殊,但大趨勢擺在那里。
在少子化的大背景下,并沒有那么多孩子要接受教育。
和我們90后小時候的“大班制”不同,未來的小朋友理論上講都能擁有小班化教學的體驗。
他們的老師不用動輒批幾百份作業。
班主任也不用像以前那樣,一個人照顧四五十個學生,對接四五十個家長。
確實有助于緩解職業焦慮。
可轉念一想,真到了那一步,老師們大概又會有新的焦慮。
比如,他們可能擔心自己的職業穩定性,擔心自己會被調去教高中。
那又是一個卷生卷死的修羅場啊……
這種還算好的。
更抽象的是,直接把你從教學崗轉去行政崗或者后勤崗。
畢竟現在某些學校就已經把老師當后勤員工使喚了。
食堂驗菜,要老師去;校門口指揮交通,也叫老師負責。
更深層的焦慮是,如果生育率持續走低,自己工作的學校說不定在未來某一天也會跟著消失。
最近幾年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已經有不少地區出現了幼兒園和小學的關停潮。
《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告訴我們:
“全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比上年減少14808所,下降5.12%。
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4.35萬所,比上年減少5645所,下降3.79%。
另有不計校數小學教學點6.60萬個,比上年減少10924個。”
2024年,幼兒園的數量變成了25.33萬所,普通小學的數量變成了13.63萬所,小學教學點變成5.22萬個。
也就是說,從2023到2024,一年時間里就有2.11萬所幼兒園關停,7200所小學關門,還有一萬三千多個小學教學點消失。
樂觀地想,是金子總會發光,多才多藝的老師們離開了校園,也能找到好去處。
悲觀地想,告別圍城不一定能讓人釋懷。人在“提錢退休”前,總要為工作和生計焦慮的。
作者:貓貓 來源:雷叔說事
最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接觸更優秀的人也可以讓你成為同樣的人,歡迎關注官方公號:灰產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