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4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通知,同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
10月24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通知,同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十條措施》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了解,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突出問題和階段性特點,以“小切口”為突破,制定了這十條具體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十條措施》明確提出:
一是強化作業管理,嚴控總量,嚴禁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鼓勵設立“無作業日”,從源頭上減輕日常壓力。
二是規范考試管理,減少測試頻次,合理控制難度,明確禁止按考試成績排名,減少競爭焦慮。
三是深化校外培訓治理,嚴控學科類培訓,規范非學科類培訓。
四是推進中考改革,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探索均衡派位,緩解升學壓力。
五是加強課程與實踐教育,每月至少開展1次綜合性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

以下為《十條措施》主要內容:
一、有效緩解學生考試升學焦慮。
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嚴禁布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鼓勵每周設置一天“無作業日”。
規范考試管理,減少日常測試頻次,合理設置考試難度,不得以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
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繼續嚴控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規范非學科類培訓,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
有序推進中考改革,加快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到校,開展均衡派位招生試點,緩解學生和家長升學焦慮。
全面落實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提升學生適應環境、調適情緒、應對壓力等方面能力,增強心理韌性和心理免疫力。
二、全面落實“體育每天2小時”。
全面推行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能夠按規定課時開展體育鍛煉。
鼓勵推行“課間15分鐘”,延長學生課間活動時間,豐富課后服務體育項目,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長。
開展健康學校建設試點,探索一攬子解決近視、肥胖、心理健康等學生身心健康突出問題的有效機制模式。
三、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合理安排學校上下學時間,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教學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
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睡眠知識,指導家長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保障每天充足睡眠時間。
嚴格執行睡眠管理規定,堅決遏制超時學習等違規行為,防止學業過重、無序競爭擠占睡眠時間。





















